试论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身处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于外部和自身的各种矛盾,承受种种心理压力,单纯靠说教、解释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效果往往不理想。借助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所以,音乐欣赏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事音乐教育的高校教师,应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为塑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 途径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
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借助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因此,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调整和理顺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end##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即能够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据国家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高校都有数十人自杀,我国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1人有心理障碍,据国内外有关研究,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在16%-30%之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呈上升趋势,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锤杀同学事件等,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与当今的社会环境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学生身体发育快,但身心发展呈不平衡状况较为普遍,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心智能力无法控制生理成熟而衍生的冲动。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两重性的特点,在掌握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他们似乎与成人无异。但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基础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稚嫩性和盲从性,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富有理想又易脱离实际;热爱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观失望;思维活跃又易于偏激;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对自己客观准确的定位。因此,经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冲突、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冲突和困惑是与其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要消除上述心理障碍,一方面需要自我身心的逐步发育,同时也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实践的磨练这样一个过程。
从当今的社会环境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在转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价值观念的多元、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等,当这些展现在心理结构还相当稚嫩的大学生面前时,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还无法使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出现心理失衡是很难避免的。尤其是社会变革带来的直接冲击,如高校改革带来的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等等,无一不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落差,使“主体我”与“客观我”发生矛盾冲突。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他们有时能客观评价自己,有时又高估自己;有时感到自己似乎很成熟,有时又似乎觉得自己很幼稚;有时自信,有时自卑……因此产生一种内心痛苦和不安感。(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时而积极情绪占据主导,时而被消极情绪主宰。遇事不冷静,易冲动等。(3)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交往圈子窄,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自我心理设防。(4)学习动机与兴趣缺乏。学习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面对学习压力丧失信心,产生焦虑。(5)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表现为性冲动与性压抑的矛盾,性心理失常,有的酿成悲剧。(6)择业求职焦虑,表现为对前途的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一旦遇挫,易产生情绪波动。(7)社会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差,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遇挫不知所措。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满的和声、绚丽多彩的音色等,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使人超脱自己的现实存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清峰”,在一种忘我的心境中,心灵的创伤得以抚平,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得以舒解,健康的心态得以恢复。
正如荀子在《乐论》中谈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柏拉图也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音乐“净化”论,他们指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和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说明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欣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情感产生发展的时间延续得到调节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情感强度适中,时间延续适度,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等。
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种种困扰之中,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和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中的失衡、爱情中的失恋等等,从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这些都能通过音乐来化解。(1)兴奋、欢快、明亮、雄壮的音乐,速度表现为中速、快速,旋律明快、跳跃、节奏活泼、调性明朗,力度中等,能解除忧郁,使人摆脱冷落寂寞的心境,达到精神开朗、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如:乐曲《彩云追月》、《蓝色多瑙河》、《溜冰圆舞曲》等。(2)悠扬、舒畅、浪漫、柔情的曲目,音乐速度和节奏一般较平缓,旋律轻悠、舒缓、清新,且起伏不大,调性平和,力度多偏弱而变化少,能给人一种平静、安全的感受,具有镇静松弛的作用,令人心平气和、心情安定,沉静地对待一切;如乐曲《渔舟唱晚》、《汉宫秋月》、《爱之喜》等。(3)低沉、忧伤的曲目,速度较慢,旋律低沉、压抑、调性暗淡,力度多为中等以下,有时也有很强的处理,可能将内心的忧郁外泄。如乐曲《二泉映月》、《江河水》、《流浪者之歌》、《索尔维格之歌》等另外,通过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拼搏的音乐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进取精神,博大精深的音乐能使柔弱的心灵获得强化与深化。
三、如何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得欣赏音乐的能力
1.学习和掌握关于音乐的知识,如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阶与调式、主题和旋律以及乐谱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技术分析,而是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音乐。
2.学习和了解有关音乐创作的背景,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知识去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3.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3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或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70%以上的人患有神经过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和腹泻。还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得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二)多渠道地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实施途径
要使大学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音乐艺术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仅仅只开设几节音乐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活动,将音乐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组建各种大学音乐社团。在大学生中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或大学生音乐艺术协会,下面可设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乐队、音乐舞蹈队、爵士乐队和民乐队等。这些团队每学期可演出2-4场,那么平均每个周末大学生都可欣赏到各种音乐会。(2)利用双休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场式”的周末音乐会。爱好音乐的大学生只要愿意,都可以到台上去表演,还可以邀请校外的乐队、歌手来“音乐广场”为学生演出。(3)成立大学生音乐艺术沙龙。开展音乐艺术批评是现代音乐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沙龙对于培养大学生关注当代音乐艺术的热情,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4)开设大学音乐图书馆,面向全体师生开放。(5)开办音乐欣赏讲座,向广大师生介绍经典音乐作品,讲解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
总之,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方式,只有在自我表现后,情绪才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这也是健康的需要。音乐恰恰能满足这个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它可把人带到意识的深处,帮助大学生探索和发现内在的自我,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效果。通过音乐欣赏这一特殊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调适,形成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培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钧梅.论音乐与素质教育[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6):59-60.
[2]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 高希庚,孙颖.大学生心理保健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