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工科”建设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来,各界专家学者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
(一)“新工科”的内涵
《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对“新工科”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3]。钟登华院士指出,“新工科”的内涵应是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掌握先进技术、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其特征应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新工科”的建设一方面要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是要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革新与升级[5]。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指出,“新工科”相比于“老工科”而言,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方面更为突出[6]。余东升指出,“新工科”建设需要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布局、相关政策制定等全方位推进[7]。林健指出,“新工科”建设是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落脚点,是对现有学科专业群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8]。
一直以来,尽管各方学者对“新工科”内涵界定不一,但总的来说,“新工科”相较于“老工科”而言,“工科”是本质,“新”是发展方向,“新工科”是指在新时期下,针对目前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通过掌握新兴技术手段,产生的一种新兴工科形态,其主要强调专业建设及学科布局应紧跟世界发展趋势、针对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对传统专业进行再次优化,建设新兴专业,突破学科限制,跨学科重组专业群,以求可以促进专业与产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