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民办高校经典导读的课程设置
 
更新日期:2019-05-31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浏览次数:16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在办学方向上强调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实现办学目标以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在办学方向上强调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实现办学目标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近年来许多院校都在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把通识课的建设提到人才培养方案上,其中经典导读课程也在部分本科教学计划中。经过调查,目前民办高校经典导读的开课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课状况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基本都开设了通识教育课,主要为传统文化教育;其中部分院校开设了经典导读,主要为中国文学、文化导读。办学历史悠久、综合性较强的民办院校开设的经典导读门类较多,主要涉及中外文史哲,大部分使用流行的教材,这一类院校引进的超星尔雅在线通识课程也比较多;办学历史比较短的院校经典导读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有些学校暂时只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也是学校教师自编的读本,个别院校暂时没有引进超星尔雅在线通识课程。以上课程一般挂靠在院校的思政基础部或者公共课教学部之上。
1.2 经典导读课程缺少规划性和稳定性。部分民办院校,特别是办学历史比较短的民办院校,对于到底应该开设哪些经典阅读课,缺少通盘考虑。往往因人设课,根据现有的任职老师的专长去开设,并非有了规划性考虑后招聘专职教师。兼之,民办高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一旦任课教师离职或者休产假或者进修,没有找到相关教师开课,这类课程可能暂停,缺少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的高校经典课程侧重国学,对于西方经典导读比较少;有的高校侧重文学,对哲学历史经典导读较少。
1.3 经典导读课程课量不足,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大。民办高校办学要紧扣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校方会投入大量经费在专业课的师资建设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上,但对于通识课的师资投入整体偏低,开设的经典课程一般为2-4门,专职教师一般为2-3个,也有个别学校是本校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授课。即使是在校学生超过万人的个别院校,开设的经典课程也仅有2-3门,课程课量不足,重视程度偏低。
1.4 部分高校的传统经典导读课受到了超星尔雅在线通识课程的冲击。大多数民办高校都积极引进了超星尔雅在线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少则2-4门,多则8-10门。这一类课程学习时间、空间弹性都比较大,学习难度较低,学生对其选择意愿比较大,冲击了学生对传统经典导读课的选修,加之民办高校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积极性整体偏低,不少传统的经典导读课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选修人数无法达到开课条件。
1.5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从实用角度出发,认为专业教育远重于经典阅读,因而不重视通识教育,比如理工医的学生感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专业并没有联系,因此,经典阅读的积极性整体偏低,阅读量也整体偏少,总体来说经典阅读教学处于民办高等教育中的边缘地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民办高校经典导读的课程设置

下一篇: 民办高校经典导读的课程设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