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暴力美学与“鬼才”的完美结合
 
更新日期:2019-06-04   来源:语文建设   浏览次数:2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好莱坞著名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秉承着暴力美学一路走来,在弘扬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创造了让观众叹服的暴力美学文化。在他的多部电影中,暴力美

 
好莱坞著名“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秉承着暴力美学一路走来,在弘扬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创造了让观众叹服的暴力美学文化。在他的多部电影中,暴力美学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暴力成为昆汀的一种电影语言,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感受[2]。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秉承了《发条橘子》中的戏谑和仪式化以及《出租车司机》中的真实和残酷,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产生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于是,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引领了电影暴力美学的潮流[3]。
影片《被解放的姜戈》并不是赤裸裸的血腥暴力,影片中不乏出现慢镜头来表现其中的美感,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片的叙事时间,用慢镜头的形式表现,放慢动作如同舞蹈一样飘逸悠扬,这样的慢镜头丰富了影片的视觉感和节奏感消除了暴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和残忍性[4]。
故事发生在1858年,美国内战爆发的两年前。主人公姜戈是一名黑人农奴,在被转卖的途中,被白人牙医解救,成为一名赏金猎人,这两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黑白双煞”。但当白人牙医在帮助姜戈解救其黑人农奴妻子时,却不幸被农场主识破其阴谋,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最后姜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逃脱危难,并解救出心爱的妻子。电影在美国田园风光与简单粗暴的枪战场景中交相辉映,黑奴体制、赏金猎人、英雄主义、惩恶扬善,情节跌宕起伏、画面冲击强烈、暴力美感十足,故事的发展既让人感觉是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
昆汀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则,依托黑奴反抗白人压迫的“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这
一特定的叙事背景将“暴力美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为暴力构建合法且合理的产生根由,并适度融入道德元素与正义力量,以烘托暴力的价值内涵,赋予暴力美学全新的审度。
昆汀依托黑奴反抗白人压迫的“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这一特定的叙事背景将“暴力美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为暴力构建合法且合理的产生根由,并适度融入道德元素与正义力量,以烘托暴力的价值内涵,赋予暴力美学全新的审度。究其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影片在暴力审美狂欢背后对人性的拷问:展现了小人物身上潜藏的邪恶感和人性的复杂,同时又正面肯定了爱情与自由在人性中的价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暴力美学与“鬼才”的完美结合

下一篇: 暴力美学与“鬼才”的完美结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