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媒体发展时代下武术话语从武林精英到大众群体的传播
 
更新日期:2019-06-04   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小说中侠文化与民族意识的契合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反映时代背景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英国伯明翰学派的著名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

 
小说中“侠文化”与“民族意识”的契合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反映时代背景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英国伯明翰学派的著名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是人类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近代以小说为载体的“侠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一个自身完善的过程,以“侠文化”为主题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在近代中国以“侠文化”为主题的小说爆炸式的出现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侠文化”思想的憧憬。贝尔认为文化为表达或阐释人类生存意义的符号表意行为和象征形式。“尚武”深刻表达了国之生存的必要和国魂精神的象征。在面对近代国民体质“病夫”话语下,救国救民需先强身,在国势衰微而招国魂,呼唤尚武精神[ 陈平原.侠与中国文化[M].238]。侠士见义勇为、替天行道,对于重文轻武、积弱不振的知识分子而言乃是重生四万万病夫的最佳传统文化资源[ 杨瑞松.身体、国家与侠——浅谈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身体观和英雄崇拜[J].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0):3]。面对近代民族耻辱,民族情绪空前高涨,传统侠文化与近代反对列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主题切合,顺应时代潮流,自然广为人心接受。
2.2小说革命使武术话语广泛传播
近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指出,近代中国知识界从晚晴以降的“小说界革命”,伴随着报刊杂志等新兴媒体之助,使得各类小说得以大量且迅速地呈现给广大的读者群,传达其所含的思想价值。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再被认为是低级的休闲之作,而是具有启迪民智、改造社会的严肃功能的重要文化和政治媒介。以侠为主题的小说在民国建立后蓬勃发展,1920年之后,达到了高峰期。有论者谓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为中国小说百花齐放的年代。作为文学想象中的“侠”,其文化地位一直在传统的通俗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文化价值高度提升,则是现代。经过小说界革命,使得现代复活的侠并不只展现在少数精英分子中,纸质读物(报纸、小说)由原来的只有少数精英传阅到民间大众随处可见。而近代小说中近50%是武侠小说,而“武术”是侠的核心,所以,“侠文化”为核心的小说催化了以近代“武术”话语的传播。
2.3武侠电影的上映对武术话语爆发式的传播
1928年五月根据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拍摄的《火烧红莲寺》正式上映,轰动一时,……开中国武侠神怪片之先河。《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讲到,之后三年内,上海约五十家电影公司出品的约四百部电影中武侠神怪片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约占全部出品的60%。《火烧红莲寺》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之门,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易被接受、推广和传播,在近代,武侠与电影的结合作为大众文化迅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也迅速促进了武侠的传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媒体发展时代下武术话语从武林精英到大众群体的传播

下一篇: 媒体发展时代下武术话语从武林精英到大众群体的传播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