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的实质与内涵
 
更新日期:2019-06-12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浏览次数:1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这给大学生诚信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培养目标。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这给大学生诚信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培养目标。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弱化与价值观念的背离,道德观念弱化与诚信认知的背离,诚信道德知与行的背离,根本原因在于诚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缺失。诚信教育常态化就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诚信教育机制,构建科学合理与系统的诚信教育体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将诚信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增强大学生对诚信的自我认知和践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锤炼优秀的道德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归结起来就是通过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实现诚信建设制度化管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因此,只有构建集思想引导、制度约束、实践检验融为一体的诚信教育常态化途径,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全员育人管过程育人作用,从源头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实现诚信行为的知行合一。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常态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这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更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使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可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常态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愿意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常态化建设使高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道德认识、情感认同、行为实践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诚信认识,促进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2]。并且通过诚信教育的制度化保障常态化建设,遵循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加强日常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完善诚信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惩罚办法,发挥制度查错纠偏、教育督导、惩罚预防功能和导向作用,进而提高诚信意识培,指导诚信行为。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惩治失信行为,表彰良好的行为,促成高尚的道德行为表现,促进“勤奋求实”的校风养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的实质与内涵

下一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的实质与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