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天人相应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更新日期:2019-06-14   来源:档案学通讯   浏览次数:16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周易》有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所谓医易同源,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观应该也是滥觞于《周易》。《周易》中蕴含的

 
《周易》有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所谓“医易同源”,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观”应该也是滥觞于《周易》。《周易》中蕴含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系辞·下》有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始画八卦。”由此可知,观天地之象是《周易》的来源。“观天象”与“察地理”直接反映中国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思考[3]。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的时候运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4]。中医学的整体观,究其根源,是“天人相应理论”,天道与人体,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普里高津曾写道:“西方科学家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微观实体(如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但中国哲学家却是更以有组织的“自然规则”为基础[5]。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人体乃禀受天地之气而生,人体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均受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影响,人的各项生产作息活动均应根据四季节气的变化而随之适应[6],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同样,在一日之内人体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也因昼夜环境的改变而随之改变,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的“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除此之外,不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关,异常的病理变化也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关[7],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提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自中国共产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颇具亮点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五大发展理念更加强化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应该使绿色发展成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种社会风尚。“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中讲的“可持续”是对应的,但是比“可持续”的含义更丰富了,除了“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之外,还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和以往相比,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强调主体功能区概念,还要建设美丽中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天人相应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 天人相应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