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性
 
更新日期:2019-06-24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浏览次数:2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总书

 
(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他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和强调。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这三个“更”,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文化自信便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我们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源于我国的文明史不仅历时很长,且从未间断。这种从未间断并不如一滩死水,停滞不前。而是像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所说:“‘传统’一词本身便涵蕴着连续不断的意思。然则所谓“断裂”......都是指“传统”内部的“断裂”,因此是局部的而不是全面地。”[3]P4在这种总体传统,局部断裂中,我们诞生了众多思想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些思想家和文化遗产是先贤们为我们留下的精神宝藏,使我们“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3]P20。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文明的文化基因,当然也是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绵绵数千年,博大而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也有社会层面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以及个人层面的“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等。这些思想、精神和理念历久弥新,在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巨大的文化光辉,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可以为当代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持。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文化基因,我们才能够在世界民族先进之林中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必须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以古文典籍、诗歌戏曲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颠扑不破的真理,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化作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之中加入现代因素,现代之中融入传统理念,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悟和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绝佳素材。
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取得人们的认同和接受,这需要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它已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4],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举止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言行举止间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其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只要稍加引导或规范,人们就会对我国特有的文化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并付诸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性

下一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