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从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浏览次数:86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摘要:任何一种道德都是在特定的时期里形成的,具有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特

 

 从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

摘要:

任何一种道德都是在特定的时期里形成的,具有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特定的形式,而当社会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改变,道德也必将随之而改变,这是确切无疑的,否则就必将会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大转轨时期,这种转轨直接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化,原本的道德失去运行机制的最后支撑,新的道德却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导致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当前社会文化生态的视角来探析影响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进而对其对策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生态 道德思维取向

一、前言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里说过:“道德是在历史过程中发展并受历史动因的制约的,它切实地在我们生活里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如果说道德在特定时期里具有特定形式,那是因为我们在特定时期里的生活条件不允许另外一种道德存在。只有条件改变了,道德才能随之改变,并且只能在特定的可能范围内改变,这是确切无疑的”1】,可见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它又不是一种彻底的变化,而只能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是受到当时特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等领域中新的伦理道德的萌芽。然而正处在社会主义转轨时期的中国,因为转轨,原本的道德失去运行机制的最后支撑,而新的道德却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导致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如:地沟油、苏丹红、被卖肾、被潜规则等一系列缺德的、无德的现象让人们膛目结舌,不断的刺激和挑战着国人的神经,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成本不断的增加,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自己这个国家的道德文化提出了质疑:中国还算是个礼仪之邦吗?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到底哪里去了?我们应该什么办?

          二、影响当前社会道德价值思维取向的文化病根何在?

“文化的本质是伦理,而文化的最后成果是道德人格的养成,即优雅人性和高尚道德人格境界的养成”2】。可见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伦理思想即人生哲学。然而,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会对现实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由同种文化所塑造出来的道德人格,由于时过境迁,可能因为道德的评判标准的不同而改变,积极的可能变成消极的,而消极的也可能变成积极的。可见,要更完善的推进我国新的伦理道德建设,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对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探析。##end##

2.1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

2.11 伦理本位社会文化对当前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罗素在论中国历史相传的文化时,认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相比有三大最特殊点,其中有一点就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孔子之伦理为标准而无宗教。所谓的伦理,梁漱溟认为“人和人相与之间,就有了伦理关系。伦者,轮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故伦理关系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3】。在中国的伦理结构中,父子关系是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君臣、夫妇关系都是它的推演,因此百善孝为先,这就导致对当前社会道德思维产生了以下几种影响:影响之一是不问是非曲直的盲目顺从,“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这种顺从观念的前提是态度因人而变,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退居次要地位。当此种道德规范演变成为传统观念时,它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方法,即是非曲直不是主要的,而相对地位才是主要的”4】;缺乏批判创新精神,盲目跟风是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最大弊端之一;影响之二形成了情感抬头,欲望置后这一现象,即“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忘了自己。慈母每为儿女而忘身;孝子亦每为其亲而忘身。夫妇间、兄弟间、朋友间,凡感情厚底必处处替对方设想,念念以对方为重而放轻了自己。所谓因情而有义之义,正从对方演来,不是从自己立场出发”5】;影响之三在于因私情而与国法相悖,以宗法社会中,家族由于血缘关系而组织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里,他们彼此利益与命运相连。一旦‘一人得道’就连‘鸡犬升天’,而如果一人获罪,则九族都要受牵连,因此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这就导致了贪官腐败、徇私枉法事件屡见不鲜。《论语。子路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瓖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以及舜父杀人,而孟子主张舜应窃负而逃;可见儒家孝道中就蕴含着与国法相违背的思想。

2.12 以已推人的儒家思想对当前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在孔子整套的伦理理论体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觉到他那种推己及人的思维。孔子总是先承认一个己,以己为中心,是根本,其他人随着他转动,虽提倡克己以礼,但为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认为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因顺着着个同心圆的伦常向外推,自己是根本,“本立而道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排第一”,因此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注重差序格局的社会,以“已”为中心,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6】。也正是在这样的差序格局中,公与私变得模糊化相对化,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因此费孝通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2.13清心寡欲的自然经济文化对当前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是个从自然经济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国家。因此,在自然经济发展起来的道德文化观也直接影响了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下人们道德的取向思维。孔子人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老子则认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三章》);这种清心寡欲,乐天安命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对人心的安抚和社会的稳定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扼杀了人的创业和竞争意识;而韩非子《韩非子。解老》中‘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则认为人间祸难皆因人有欲而产生,因此人们应该不要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到了宋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把这一理念推到了极端;当这些社会生活道德价值成为绝对化时,所谓的道德绝对化,就是将本来自然地相对道德价值变成绝对的价值,它不但使人失去价值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更主要是强化了人的价值思维方式,从而只能培养出些只会按部就班,缺乏主见和创新意识的傻瓜、伪道者等各种各样的庸俗之辈。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人道德思维、还继续严重影响当今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取向思维。另一方面,所谓的物极必反,长期的禁欲道德思想,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不堪一击,导致了纵欲思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钱权交易、色权交易、偷盗、抢劫等事不一而足。

2.2 当前的文化生态对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

2.21 西方文化殖民政策对我国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等这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使西方发达国家尝尽了甜头,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意识形态的战争不一定就靠军事干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才能实现,因为这种明目张胆的殖民政策容易遭受到被压迫方的强烈抵抗,成本昂贵并容易失败;而利用文化进行“和平演变”却是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政策,它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可以在兵不血刃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卖掉你的同时还让你为他数钱;他们发现“和平演变”是扭曲他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瓦解对方民族凝聚力的灵丹妙药,是保证他们获取利益最大化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因此文化殖民政策是近年西方发达国家最常用的伎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可以说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经济上的成就也导致了部分西方国家夜郎自大,目空无人;他们鄙视其他落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乃至于以“救世主”的身份自居,对其他落后国家的内政方针进行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积极鼓吹文化的全球化,极力宣传和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富裕与发展,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他们本国最基本的经济利益需要出发。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体育表演、色情书籍、电脑游戏、犯罪性的电影、宗教迷信以及物质上的东西引诱其他国家的青年,从而败坏他们从小就养成的良好品行,动摇他们原来所受的理想和信念,特别是共产主义理想,日趋培养其他国家的青年养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道德价值思维观。企图通过这样的一种和平演变方式,“让中国人以‘全人类’的名义去崇拜西方的文化价值,而对自己的国族的文化价值,对自己的‘国族性’或‘国性’不予珍惜,对自己的历史(甚至建国后前30年的历史)轻易否定,导致中国人普遍缺失国族自尊和文化自尊,没有国族自尊,谁还会有‘国族’观念?没有文化自尊,谁还能抵抗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价值观(政治、经济、伦理、艺术等)潮水般的入侵”?7】这种西方文化的殖民政策,使我国的部分青年迷失了自我,乃至迷信于西方那整套文化道德价值。摧毁了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强调的诸如节约、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等优秀的传统道德思维理念和精神。

2.22我国市场经济对我国社会道德思维取向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从自然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为了尽快摆脱经济上的贫穷落后,我国全力加强经济建设,为了鼓励经济发展,邓小平提倡说“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原本是希望人们各尽所能,全力发展经济;不想成为部分唯利是图的投机商、走私商的借口。加上市场经济本身所提倡效率至上、利益至上的原则,导致了以往的价值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道德价值评判标准的混乱,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认为,“效率至上,市场泛化冲垮了传统伦理关系,人际关系紧张。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共谋搞乱了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理分配的规程,致使未能建构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伦理道德体系”8】。这种重经济增长,轻道德建设的思想观念曾经一度影响着国人的社会道德思维取向,使道德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导致社会现实中是非不分,善恶不明,荣辱错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被当作市场经济的本质来追捧,各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弥漫,各种权钱交易、色权交易、色钱交易现象盛行,这种多元的现实的道德价值思维取向严重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主流道德教育,使社会上普遍出现了认钱不认人,人受物质欲望的驱使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的现象。正如有人外媒说,中国目前是经济的巨人,道德的侏儒,可见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国人的关注。

三、解决影响当前社会道德价值思维取向药方探析

3.1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创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自古有言‘文以载道’,其中‘道’是指那些有利于我们人格修养道德、义理,即所写的文章应该言之有物,不陈腐不表闲情逸志,要以文济世,歌颂有道者而抨击不仁之事。可见不能‘文以载道’的文化生态是枯萎的、没有生命的文化,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当前中国要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国之一,就必须拥有一套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些,当下我们必须提高文化自觉,所谓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9】。这就要求首先,要对自己本国的乡土文化要有所认知,即不自甘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不但要从实求知,更要推陈出新;其次,要继续提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和而不同’,做到多元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引导国人道德价值思维取向朝积极健康的、适应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才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灵魂所在。唯有端正了当今社会道德价值思维取向问题,才能摈弃重利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追求高消费的极端享乐主义、泛滥低俗的审美观等消极倾向;形成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理智型、法制性的社会,人与人彼此之间平等、自由、和睦,敢于创新、敢于自立,敢于积极追求高尚的精神人格和人性美德的价值取向。

3.2加强立法监督,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一个社会内通行的道德标准会因每个成员行为互相暗示的作用而加强或消弱,而任何一个正常生活的群体中总是不断地有道德败坏的人做各种坏事,这种做坏事的人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应有的惩罚,或惩罚的力度不够,那么就会纵容这样不道德的事情反复发生,从而形成一种低级消极的社会风气。而总所周知,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单靠道德本身自查自纠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知道,道德本身仅具有软约束力,违背道德的事情最多也只是受到他人的谴责或自身良心上过意不去,旁人是奈何不了的。因此道德就需要具有强约束力的法律来给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上还存在着诸多法律和制度缺位的现象,特别是专门针对道德上不作为及无道德事件的奖惩上比较不到位,比如当一个人选择了遵守道德做好事,结果是守德所付出的成本(比如做好事送晕倒路边的老人去医院而结果被病人的家属所讹成肇事者,不仅名誉扫地,还要背上沉重的医疗费)比缺德所付出的成本(不管晕倒的老人,虽会受到些许的良心谴责或周边人的鄙视,但却没有其他的后遗症)高时,请问又有谁愿意去送晕倒路边的老人?守道德的得不到奖励,而道德不作为或做缺德事的人却得不到惩罚,长久以往,必然导致人们的道德热情减弱,社会风气败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立法监督,健全社会守德与缺德的有效奖惩机制,形成一种能有效的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不道德的现象才会逐渐减少,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们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Analyze on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Morality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

Abstract: Any morality is shaped in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meet then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thus characterized with own a particular feature .And with the changing of so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morality will subsequently be changed.this is undoubtedly true since the stagnation of it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Currently, our country society is  undergoing 

Socialist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is directly driving the transition in China's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field. Thu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former morality has lost its support while new morality has not yet consequently developed, which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current social moralit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of current cultur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and further explore relevant measur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ecology;orientation of morality thinking



1】埃米尔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年7月

2】 袁祖社: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使命与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逻辑【J】,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四期P9

3】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1版P134

4】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3版P72

5】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1版P146

6】 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P30

7】 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30

8】 王亚娟:“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P155

9】 费孝通:社会学初探,【M】,鹭江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P401

 

上一篇: 从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

下一篇: 从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思维的取向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