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武术美:武术表演专业对武术的需求
 
更新日期:2019-07-05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武术演艺属于艺术类表演专业(050412)的下设方向之一,学制为大学本科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随着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现已改为艺术学学士学

 
“武术演艺属于艺术类表演专业(050412)的下设方向之一,学制为大学本科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随着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现已改为“艺术学学士学位”——笔者注)。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武术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具备较强的表演实践能力,能够在动作类影视、舞台演艺、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中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导、教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8]。由之可见,武术表演专业并非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下面新设置的一个专业方向,而是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平级的一个新的专业设置,该专业毕业生所颁发的学位证书是艺术学学位而非教育学学位。从武术表演专业这个词组的词性分析,“武术”是定语,“表演”是主语。定语是指“名词前边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9],所以,在武术表演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必然形成以武术为限定和特色、以表演作为专业出发点与落脚点的专业建设特色。
从武术表演专业建立的基本思路来看,武术表演专业在武术身上所谋求的具体的“智力之源”,是武术艺术功能的开发与创造,具体地讲就是武术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的美学潜质。“武术表演是演员借助舞台和影视等形式,将武术的技艺和文化内涵或情节和人物表现出来的过程”[10]。武术表演作为表演艺术的内容之一,其舞台与形式也同样遵循表演艺术的规律,本质上属于影像再现的类型。明确这一点,对于武术在武术表演专业中准确发挥自己的“定语”作用,无异于目标锁定对于行动实施的引领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发挥武术表演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实现武术作为攻防技术的特点与艺术表演之间的平衡,成为武术表演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武术之美,古已有之,于今尤甚。从美在武术身上的旅行这一视角来看武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同于往常的认识。此为后话,暂且不谈。由于武术之美作为一种功能价值表达与社会相作用,在中国当代社会与国际形势下催生出了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现象正在自发地围绕民族传统文化体系衍生出时代语境下的新型文化符号,形成了多个具有专门能力和高度理论自觉的行业。对于时代语境下的新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做到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入到武术文化传播的基层,同时又要站在武术文化传播的前沿,为武术表演专业学科建设乃至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支持。武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技艺虽然拥有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但由于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发展被逐步边缘化,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属性与科学传播方式之间的矛盾,使传统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一直处于低潮状态。对于武术造型美与文化美的挖掘、提炼和融合性创造,乃至武术艺术行业的整体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自发而不自知的感性状态,从而导致武术艺术无法真正摆脱江湖传奇色彩和社会环境形态的发展桎梏,落于不成体系的、无法得到系统支持的散户型发展模式。
从理论建设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武术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都较为缜密地论证了武术的美学价值,有些学者也对武术艺术的科学发展与美学标准体系的建立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例证依据;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传统武术发展特点的制约,多数研究仍然建立在以例证论据为主的简单归纳和总结上,缺乏对武术表演专业作为独立学科专业基础上的整体认知和把握。而纵观武术表演专业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数落入了武术专业视角的窠臼,读者可以从其文本的思维观念、行文逻辑、术语使用上直观地判断出作者的专业来源;目前进行武术艺术学科理论研究的作者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真正从表演的视角将武术表演艺术与武术攻防运动相结合从而探索武术美之可能性和具体方案的研究成果,还很匮乏。武术表演专业的设立对于系统地挖掘武术美的潜质,无疑是一股来自于外在实践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因为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催促该专业中人、特别是从事该专业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的一把无形推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武术美:武术表演专业对武术的需求

下一篇: 武术美:武术表演专业对武术的需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