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所持名号之浅显与名号内涵之深密
 
更新日期:2019-07-05   来源:哲学动态   浏览次数:28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所谓大道至简,净土法门所持名号,或四字圣号阿弥陀佛,或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都极其浅显简易。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三岁顽童,都可以依据弥陀名号修

 
所谓大道至简,净土法门所持名号,或四字圣号“阿弥陀佛”,或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都极其浅显简易。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三岁顽童,都可以依据弥陀名号修持。圆瑛法师在《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中说,“念佛一法,若智若愚皆有份,是男是女总堪修”。印光法师谓净土法门,“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虽然弥陀名号人人可念,人人会念,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但名号内涵之深密,却不是人人都能透彻晓了的。弥陀名号的深刻内涵,可以从字义分析、密宗教理(似显实密)和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三方面(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予以考察。
(一)从字义分析来看,阿弥陀佛名号具无量义,且每一字亦具无量义。
“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语,从字面意义上来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无量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无量觉就是真如本性的另一个称谓,它包含了一切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一切的无量全部具足。
又“阿弥陀”三字,每一字亦具无量义。以三谛来解释,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是中谛。又《阿弥陀秘释》云:“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本初不生即是无生,无有出生当然就无有灭尽,如同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后所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因此仅“阿”一字,就包含了性德本不生灭的含义。“弥字,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无我即是不执着自身这个小我,而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法身为大我。大我之相就是慧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才是自己。“陀字,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一心是诸法的本体,体寂然不动,相当然也是寂然不动的。这也印证了慧能大师开悟后所说的第四句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也详细阐释了弥陀名号的深刻含义。“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在《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用光和寿两种含义概括了弥陀名号的意义。光代表空间,遍照十方;寿代表时间,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横竖交彻,即是法界全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宇宙。弥陀名号也就是法界全体的名号。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名号和实体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有名一定有实。只有存在一个实体,才能赋予实体一个名字,现在称之为赋予概念或含义。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依法界全体而起的。不但是法界全体,而且还是众生本觉理性。《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共一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众生跟佛陀是一个理性,“性”是真如本性,“理”是理体。理体就是法界全体,法界全体的名号是阿弥陀佛,法界全体也是诸佛如来,法界全体也是一切众生,法界全体也是自己本人。用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中阐释实相的话来说,“性相不二,理事不二,身土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这是阿弥陀佛名号蕴含的真正奥义,也是净土法门所持名号真实意义的圆满体现。
(二)从密宗的教法来看,阿弥陀佛名号似浅显实深密
以有形有相、可见可闻的符号、咒语等事相表示深密奥妙的教理,是密宗教法的一大特色。弥陀名号在密宗有三种翻译,无量寿、无量光和甘露王。密宗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报化三身。无量寿是法身,无量光是报身,甘露王是化身。
依据密宗教法,阿弥陀佛在密宗教法中为莲花部主和五方佛之一,分表大日如来法身之德。近代佛门大德夏莲居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其著作《净修捷要》中有言,“显密一体,身土不二。称名无异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华藏密严,不离极乐”。所以依密法来看,阿弥陀佛和大日如来没有任何差别。《阿弥陀秘释》谓“性德一心名为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藏密宁玛派以阿达尔玛佛为法身,无量寿佛为报身,莲花生大士为化身,三身一体。谓阿弥陀佛即是众生自性。又阿弥陀佛名号,便是秘密真言。《阿弥陀秘释》中以密义解释“阿弥陀”三字,“阿”字为因义,表佛部,示一心法界体性;“弥”字为行义,表莲花部,示二空实相本来不染,犹如莲花;“陀”字为果义,表金刚部,示如来妙智果德。又密宗往生净土神咒的首句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以密眼观之,阿弥陀佛名号还有诸多隐密深义。如阿弥陀佛在密乘五佛中表第六意识所转的妙观察智,而学佛的修持次第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故应先修净土法门,获第六意识加持之益。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五大中的火大和五蕴中的想蕴,其报身为赤色,其光为珊瑚红色,表转贪爱为菩提,寓火中生莲之意。而人道众生以火大为生命之本,其血赤色,其光红色,以贪爱为生死之根,以想蕴为造业之首,按“谐调共振”的原理,与阿弥陀佛最为契合。持名念佛最易引起共振感应获得佛力加持,故能转贪爱为菩提,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火大为无量光寿。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诸佛口密,《金刚怖畏起分》说:“无量光以口为要,持三乘一切密法。”修弥陀法,以口密相应为要,所谓以声传声,易得成就。而净宗行人以持名念佛为正行,正是口密相应。
(三)从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来看,阿弥陀佛名号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和总原则
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也是数十部大乘经典的一致指示和归宿。在净土宗的五经一论中,以《无量寿经》对净土法门的阐释最为精赡详明。从法藏比丘因地修行发大誓愿,到积功累德圆满成就极乐世界。从极乐世界的胜妙庄严,到五浊恶世的风火交煎,释迦牟尼佛将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心三辈”和“往生正因”在《无量寿经》中作了极其精彩的开示。
在大乘佛法最为鼎盛的隋唐时期,诸位高僧大德曾将佛陀一生所宣说的经典作了一个比较,想要找出最能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的一部经典。结果大家公推《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整个佛法的根本法轮。然而此经末后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作为全经的归结,凡夫一生成佛的法门才得以圆满。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也谈到这个观点,“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23(唐)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7册,第三卷,第267页。]因此,净土法门就是整个佛法的根本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阿弥陀佛名号深意的详细解释就是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详细注解就是整部《无量寿经》。但《无量寿经》仅是略说,再详细解释就是《华严经》。再推而广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细说。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和总原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所持名号之浅显与名号内涵之深密

下一篇: 所持名号之浅显与名号内涵之深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