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新发现的洪迈“书《闽川名士传》后”
 
更新日期:2019-07-08   来源:文献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洪迈为《闽川名士录》写的跋全文如下:书《闽川名士传》后右《闽川名士传》三卷,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著也。璞,僖、昭间人,自号雾居子,好著书,多

 
洪迈为《闽川名士录》写的跋全文如下:
书《闽川名士传》后
右《闽川名士传》三卷,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著也。 璞,僖、昭间人,自号雾居子,好著书,多传于时。然其文寒涩弱陋无大体,又出晚唐诸人下。独是书纪闽士详甚,其平平无闻不能自列于史官者,赖以不泯,实有功于闽,闽传之宜。盖著录者凡五十有四,起中宗神龙,讫昭之大顺。历岁二百,而上春官第者才四十而三,不足以当国朝盛时一岁士。文治兴衰,相万如此?韩文公曰,闽人举进士繇欧阳詹始,史因之。今考是书,其前盖有薛令之林藻,以《登科记》验之,信然。韩公偶不致详耶?抑以詹同年生尊之也?书藏于人不广,多脱误。顷予以太清楼秘开本是正之,然后可读。又有传后题累四百言,益猥酿,且于传无益,则弃弗取,他有未韪者姑存之,须善本云。绍兴乙巳八月,刻于长乐郡学舍。
南宋洪氏三兄弟与黄公度交往甚密,特别是洪迈,黄公度文集《知稼翁集》中存有洪黄双方唱和诗词。可能是基于这种交情和洪迈在当时的名气,南宋时期莆阳黄氏家族收录族人文集时都会请洪迈给予作序作跋的,比如《知稼翁集》有篇序文就是洪迈执笔的。黄公度的长子黄沃在其任邵州知府时大力大范围收集先人的文集,邀请洪迈整理文集并作序。黄璞从弟晚唐著名文学家黄滔的集子也有洪迈的序文,洪迈在这篇序言中说:“御史之从兄校书君璞者,名见集中,有《闽川名士传》及《雾居子》。予曩时尝叙之矣,故不辞而书。”(《莆阳黄御史集》)由此说明洪迈在给黄滔集子作序之前也给黄璞的《名士录》作过整理,这篇跋应当就是当时他在整理校对黄璞的《闽川名士传》时所作的。《全宋序跋全编》也收有洪迈此篇跋文。
关于此文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一是《闽川名士录》跋语的落款时间,“乙已”当为“已巳”之误
《宋代序跋全编》3992标明录自宋庆元三年书隐斋刻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六。并文后有“绍兴乙已:按绍兴无乙已年,当有误。”《宋代编年史》第四卷(曾枣庄,吴洪泽著)1543“绍兴十九年已巳(1149)”的“八月”条下亦录此跋文,文后并有“按:绍兴无‘乙已’,当为‘已巳’之误”。
洪迈(1123-1202)于庆元二年十月十四日为《黄御史集》作过序。其落款:“庆元二年十月十四日。”[3]3洪迈在给《莆阳黄御史集》作序之前就已经整理过黄璞的上述两部书,那这篇跋应该写庆元二年(1196)十月之前。又绍兴年号共有32年,即1131年至1162年。确实如《宋代序跋全编》所言,绍兴年间并无“乙巳”。但有一“已巳”(1149年),有一“辛巳”(1161年)。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卷三“绍兴十九年已巳(1149)”条下:洪迈撰《书闽川名士传后》……按,绍兴无“乙巳”,当为“已巳”之误[5]。从字形上看,确实“已巳”更具可能性。因此,“乙巳”当为“已巳”在刊刻传抄时所误。
二是洪迈在这篇跋文里称黄璞“文寒涩弱陋无大体,又出晚唐諸人下”
黄璞身为崇文馆校书郎,唐时此馆职举国只取二人,掌校国家经籍图书。黄璞能任此职,是历经科考选拔才得以上任的,饱读读书是必然的。况且,科考也是应试,第一关就是要试诗赋,比的不就是文笔的高下?而且,校书郎掌管和校对国藏经籍,必定熟悉各类文体特征,也熟悉各类文体的写作,如若不然,其又何以胜任校雠工作?唐僖宗六年(879)三月,黄巢入闽,“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令曰:此儒者,灭炬弗焚。”[6](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北宋 欧阳修、宋祁等)一个起兵对抗唐王朝的黄巢并非只是一介莽夫,他可是可以写出“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大气磅礴诗句的才子。所谓“英雄惺惺相惜”,黄巢能以“儒者”称之,也是肯定了黄璞的学识学问。还有,黄璞从弟黄滔,他是晚唐闽地三大诗人之一。黄滔《寄从兄黄璞》一诗有“新诗说人尽,旧宅落花频。”[3]100说黄璞以诗为信告诉黄滔他的《名士录》业已完成。黄璞诗歌未能保留下来,至今可见只有一首《题玉泉》存世,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黄璞也是会写诗的。《新唐书艺文志》另记其有《雾居子》一书十卷。洪迈评“其文寒涩弱陑无大体”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闽书》卷73“黄璞”条下云:“璞善为诗歌,一时撰著藩镇间传诵之。”[7]连黄巢都敬畏的“儒者”黄璞,何至文笔“寒涩陋弱”?
洪迈所言反而证明他所看到的《名士录》不是善本,或许是再辑的文本,这些文本又加了洪迈所谓的“传后题累四百言”。黄璞裔孙邵州知府黄沃可能是照收了他人藏书,未能发现这些问题。洪迈看到了这些“于传无益”的“传后题”很可能已遭篡改,洪迈这才综合评价了黄璞其“文寒涩陋弱无大体”。今查陈庆元《辑考》所辑诸文,文笔皆有可观之处,包括所谓的“传后题”,如《林攒》篇后有“黄子曰”47字[1],评论相当得当,契合所传记的人物。所以,很可能是那些遭人篡改的“传后题”影响了洪迈对黄璞文笔的判断。何况,一个崇文馆校书郎,校理国家经籍图书的人,若是文笔差,又怎能写得出《雾居子》十卷、《闽川名士录》三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发现的洪迈“书《闽川名士传》后”

下一篇: 新发现的洪迈“书《闽川名士传》后”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