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内卷化的分析视角
 
更新日期:2019-07-11   来源:求实   浏览次数:2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内卷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内卷化理论在多学科领域内的衍生轨迹来看,内卷化理论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一)内卷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从内卷化理论在多学科领域内的衍生轨迹来看,内卷化理论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萌发期。内卷化这一概念最先从哲学和人类学领域中产生出来,并由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首次提出,用以指代内卷、内缠、纠缠不清的事物,而后被戈登威泽所引申,用以揭示在文化模式刚性的限制下,文化内部多样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内卷化概念逐渐衍生出了农业经济领域的内卷化理论,用以阐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问题。例如,格尔茨通过对爪哇岛农业的实地研究指出,由于资本、土地数量的缺少和行政性障碍的存在,新生劳动力不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致使爪哇岛无法和外岛一样实现产业的升级,从而出现了“农业内卷化”的现象。经由格尔茨的启发,黄宗智认为,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不是来自单位工作日报酬的递增,而是依靠家庭内部劳动力的更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了小农经济无法向工业经济转变,这是一种无发展的、内卷型的增长。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卷化理论迎来了繁荣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了“国家权力内卷化”的概念,认为国家机构并不是通过提高效率,而是依靠复制和扩大旧有机构的方式来扩大职能,从而导致了没有发展的增长。张宗益、党文娟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我国自2001年以后引入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取得经济效果,制度创新的内卷化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而后,内卷化理论逐步转向了对基层自治组织、农民工群体、社会福利等社会学领域热点问题的分析,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何艳玲、蔡禾等指出,虽然社区代表大会、居委会直选等新的组织形式已经出现,但居委会的实际运作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其对基层政权的依附性仍然强烈,由此出现了内卷化的现象。计春萍等指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生涯结束后,仍不得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其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仍有典型的内卷化倾向。王思斌教授则针对近年来我国社会福利的投入问题,指出虽然近年来社会福利的投入总量在增加,但国家的投入比例却在减少,这是一种内卷型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时至今日,内卷化理论的外沿已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例如格尔茨和黄宗智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劳动力的高投入密度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关系上,杜赞奇认为国家机构的低效率在于行政机构的内卷化,王思斌提出社会福利发展的内卷化倾向等等。但是,关于内卷化理论的核心要旨是存在共识的,这也是内卷化理论能够在多学科、多领域具备解释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基于何种目的而使用内卷化的分析视角,学者都在分析中默许了“内卷化是指由于外在条件和外在力量的限制,系统内部形成了路径依赖和自我桎梏,从而陷入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基本的理论共识。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内卷化研究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领域内卷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廖慧卿等人关于广州市3条街道的个案研究,其认为街道办事处的权力架构和行政机制伤害了社区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使其出现了内卷化和行政化的倾向。其中,行政内生型社工机构的内卷化程度最高,镶嵌型次之,独立型机构的内卷化程度最低。而后,关于社会工作领域内卷化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类是关于社工机构内卷化的研究。例如,吴耀健、陈安娜针对广州市D区民办社工机构的研究,提出外部的行政化和内部的专业自闭是造成社工机构陷入内卷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去内卷化的出路在于去行政化和减少专业自闭的程度。罗强强通过对幸福市残疾人服务项目的观察,发现由于权力资源的不平等,社工机构只能被动地迎合残联的安排,存在着外部服务行政化、人员过密化和功能内卷化的方向发展,最终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第二类是关于社工服务内卷化的研究。吴月等指出,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过程中,社工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名义下承担着政府的行政任务,虽然完成了服务指标,但是社会服务的专业精神并没有得到体现,呈现出内卷化的发展趋势。马全中认为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只是增加了服务资金的投入和扩大了服务机构的规模,并没有实现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第三类是关于政社合作机制内卷化的研究。李春霞等认为,政府通过政治和经济逻辑将社工机构纳入自身的行动逻辑中,社工机构则通过模仿政府的组织行动而争取到自身的发展资源,其结果是双方的行动模式越来越趋同,社工机构也逐渐被同化为准行政部门。范雅娜等以一个民族地区的社区共融项目为例,指出政社合作的权责不清导致了社工机构的无限责任制,进而模糊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导致了项目内卷化的困境。耿国阶等指出,在既有的政治——社会结构框架下,政府购买服务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最终难以避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内卷化。总体来看,社会工作领域的内卷化研究还十分单薄,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内卷化的概念应用上,对于内卷化产生的内在逻辑原因和应对办法的探讨还不深入。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内卷化问题被学者们所忽略了,以至于目前从内卷化角度分析社会服务评估的研究成果还处于空白。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Z市S区社会工作服务评估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研究,并建构了“评估权力——评估理念——评估方式——评估目标”的内卷化分析框架,以分析和探讨第三方评估中出现的内卷化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内卷化的分析视角

下一篇: 内卷化的分析视角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