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产电影特别是现实题材的抑或说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电影市场表现突出,《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西虹市首富》《北方一片苍茫》《快把我哥带走》《找到你》《狗十三》等影片不同程度的受到关注,倒回十年前,沉浸于《阿凡达》(2009)特效技术变革所带来新鲜体验的观众也许未必像今天关注此类电影,这也预示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和电影创作的返璞归真,中国电影正走向一个新的拐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现代化类型表现手法”成为顺呼当下的电影创作走向之一,这一“现实主流”现象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拐点有着重要的关系,与八十年代我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历史转型又有十分相似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是现实的、反思的、干预的,甚至是革命式的,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电影界集体引发了电影作为现实的渐近线,以反对贫乏的、虚构拔高的、样板式的表现手法为特点的新的创作审美观,而且承担了历史与文化的现实反思,向往电影语言与文化思想的彻底解放、更新,这也是重返和回顾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的必要性。《良家妇女》所讲述的是封建婚姻、人性、情感三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充满性意识的电影,呈现了解放前黔北古寨里世代沿袭的“大媳妇、小丈夫”封建婚姻下人的心理异化与情感走向,虽不是直接对准现实社会事件和问题,但新旧文化交织中浮现出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蜕变过程是长期存在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影以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观对民族心态、人性的自由发展,特别是女性的生存环境给予了深层次的思索、开掘和延伸,同时叙事手法上不落传统 “恶婆婆”“坏丈夫”等单色片面的人物设定窠臼,使人性本质较过去有了更为立体、复杂而丰富的内涵,所以,这未尝不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这种创作态度反映在导演对特定历史时空下“民族文化”的关注、“人”的关注和性意识的自觉。正像导演本人所言“我在拍这部影片的时候,就有一个思想:什么是人的真正的思想解放,过去注意的只是政治思想的解放,对于人的认识并没有引起普遍注意,包括我们这个民族整个性格的一种素质的改造,都应当提到一个解放的尺度上来,当历史还处于一种愚昧的状态时,我们怎么获得整个民族的根本变化”,这个想法来源于他对所处时代的现实感触,以问题作为创作导向,于是有了这部电影。同时,电影《良家妇女》中写意性的表现风格使影片的现实主义充满浪漫与诗意,因此,本文所谈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广义的泛现实主义概念,不拘泥于拍摄手法和题材限制,而更倾向于一种创作本源和创作态度,开放的、真实的介入现实、呈现现实并影响现实,概括来说可以从四个层面去理解。
其一,电影发生、发展的本性自带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本身就是人类现实文化经验下的产物,是对物质现实的再现或者重构,与现实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即使是虚构的、寓言式的电影也无法脱离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从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早期拓荒者郑正秋创作风格、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到八十年代的写实回归,从电影理论史上维尔托夫“电影眼睛”学说、本雅明电影与现实的辩证理论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无一不在阐释电影这一本质,所以,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美学思潮,也是电影本体自有的性质。
其二,与历史、与当下有着相互流动、相互渗透的亲密关系。复杂的现实形态会引发创作者在某一方面的反思与创作走向,反思的结果也将会以电影艺术的形式推动现实的改变,特别是在历史变革期,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思潮呼之即出,捕捉着当时历史发展下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矛盾,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对二战后法西斯主义的反思和人民艰苦生活的写照,强调纪实性的自然主义拍摄风格;八十年代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则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变革大背景下,对久经桎梏僵化的艺术形式的批判,突破浓郁的政治色彩和陈旧的文化思想走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电影的产生一定是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也同样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现实主义,这样的现实主义才更具备思想力、生命力与影响力。
其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发展性和视角的多元性。纵向来看,现实主义与特定历史的关系决定了它存在的局限性,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先生曾在《谢晋电影十思》开篇第一句就提出“凡是现实性,都有局限性”的观点,处于当代的导演再拍出一部同样的《良家妇女》将显得力量感不足,历史的局限性使它与当代观众有效的对话空间减小,与当时这部电影意识形态的超前性形成强烈反差,文明的进步正是在不断改变这种现实的局限性中发展,同样,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内涵和影像表现方式也将随着发展不断丰富、多样,呈现出不同历史空间有不同的现实主义理解。横向来看,体现在当代同一历史空间下视角的多元性上,这与社会细分下的阶层分化、视角分层和观众分层有关,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的观众现实经验不同,那么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点以及现实主义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也是现在一部电影上映后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原因。所以,如何最大空间的深入介入现实并开启与观众的有效对话是当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需要思考的关键点。
其四,揭示生活本质,能够把握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方向。电影自身本性决定了几乎任何电影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现实反照,但并非现实题材的作品就一定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而寓言式、科幻型、诗性电影也未尝不是。它从思想内涵上、哲学认知上还应具有正确的或者超前的价值意识、现实导向,以及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洞悉。那些打着现实题材的幌子,叙事表达上只一味迎合市场消费主义却脱离真实、主观幻构,思想上浅白贫乏甚至没有思想主体,或者对现实矛盾和问题明哲保身、退让躲避的电影与“现实主义”疏之甚远。所以,现实主义创作与题材多样并不冲突,其表现手法上也应该是开放的,关键在于作者的创作本源与动机,能否尊重生活传播真善美,能否直面问题助力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这是现实主义电影的意义也是当前行业专家学者讨论、呼吁现实主义回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