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电影中的写意精神与当代诉求
 
更新日期:2019-08-01   来源:电影新作   浏览次数:2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良家妇女》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写意性的表现风格,受八十年代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电影营造了含蓄、泊远、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追求似与不似之

 
《良家妇女》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写意性的表现风格,受八十年代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电影营造了“含蓄、泊远、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这也代表了八十年代一批电影整体的风格倾向,如《城南旧事》(1982)、《乡音》(1983)、《青春祭》(1985)等,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这一时期是美学大热的时代,但突起的新思潮并没有明确的美学标准,艺术呈现上深受同时期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观念的影响,善于运用长镜头以再现人物真实的生活场景,从戏剧化转向散文化,从叙事为主转向抒情为主,从“形”转向“神”,在镜头记录以外营造一种含蓄、舒缓、诗意的艺术意境。这一美学自觉源自于中国传统艺术上的写意手法,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传统国画与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不讲究用笔工细而注重神韵表达,简洁中传达丰富的意蕴和无限的境界,可以说与道家、儒家等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密切,《辞源》中这样描述“以精炼之笔勾勒之神意,注之艺术家的主观灵魂意向”。电影中的写意正是借鉴了这一特点,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与电影艺术结合、发展,通过自身的语言和方式,多方位的调动观众的感官世界,力求在形与意、实与虚、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思辨中区别于西方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哲学与审美文化。作为八十年代电影的美学特征之一,当时在国际上已初步形成具有东方文化意蕴的风格和中国电影民族化风格,从这点来看,将写意与民族文化结合,用发展的眼光加以现代性艺术转化,对确立中国电影品牌、解决单一市场循环并建立全球化战略,进而实现文化强国梦的中国电影不失为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
电影写意一般可通过叙事结构、造型设计以及声音等电影构成的多个元素上窥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一是电影叙事,往往能够体现导演对“蒙太奇”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对时空结构的把握能力。时间和空间是电影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时间代表故事发展的历史长度和因果关系,空间则代表故事在同一时间里所承载的内容宽度和关联关系,不同时空交织便构成电影的内容与思想,写意电影区别于快餐式电影,常常忽略叙事的时间性而注重空间的容量,结构松散予人更多遐想,例如王家卫的电影就比较擅长叙事时空的多视点调度和营造,映射人物之情绪和心理活动,就《良家妇女》而言,其叙事结构简洁,注重叙事内容和情绪的广延性,在故事发展线索与情感线索之间倾向于情感线索为主的结构镜头逻辑,节奏舒缓、散淡,在看似平静的几次生活片段中却蕴喻着主人翁激烈而丰富的内心情感,杏仙告别五娘和伟伟离开山寨的那场戏,她一步一步走下的石阶仿佛没有尽头,凝望那一眼,有对婆婆和伟伟的自责,也有对内在感情的坚定和自我肯定,这种平静中的不协和音程始终贯穿于整个电影,反而延伸了观众对人性、伦理以及命运的思考空间,人物性情和弦外之音生发的电影张力体现出东方气质。二是视觉造型,主要表现在镜头、色彩、布景、服装等画面构成的风格上,营造象征、符号、意象、诗性的艺术效果。镜头调度常常借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以远景纵览全貌,使画面层次与内涵得到延伸,烘托出悠远而丰富的寓意,或者以景寄情,较多使用空镜头。一部电影的选景、布景实际上已基本确定了影片的风格,镜头、光调、造型将随之有了基调,例如《良家妇女》中的石头背景,基本确立了电影的凝重画风和低沉的色调,同时抹上了一层浓郁的象征色彩,所产生强烈的历史凝滞和压抑感与这里的人们命运交相呼应。视觉造型的符号性是张艺谋电影的突出特点,像古装类型片《英雄》(2002)《影》(2018),与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合都颇具中国风和中国意蕴。三是电影声音,也是电影写意表现的重要元素,能够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空间代入感从而丰富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良家妇女》开篇狼嚎、婴儿哭声的介入、作为背景音的中国古埙,都使整个电影蒙上了一层历史思绪,另外,电影声音也能够传递本土传统文化,像《英雄》(2002)中抚琴声、戏曲念白声,印度片中常用的歌舞桥段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些电影在整体风格上虽不属写意电影,但其某个写意元素的匠心运用是值得借鉴的,可以成为写意与本土文化结合很好的一个切入点。
诚然,写意已有其比较稳固的内核和普遍规律,但电影中的表现方法抑或说审美倾向应该是变化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在当代语境下,对其理解和应用上与“现实主义”概念相同,都应建立在更宽泛的维度上,八十年代的电影写意确立了诗意化的结构表现,并初步形成了中国民族化风格,这种风格化的探索精神对今天我们的电影创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中国高速发展对争夺文化主体权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由量变向质变扩张的诉求下,写意美学如何继承与发展,与中国风格产生互动关系,如何与当下电影的艺术性、思想性的提高有机融合,如何向现代审美和消费迈进,都是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的、思考的,对此下文就当前语境将从理论建构、文化内核、现代艺术、观众趣味四个维度切入,简要阐述 “四个结合”以引玉,其中与理论建构的结合旨在提供未来创新发展的根基和方向,与文化内核的结合将有利于作品思想性的提升和中国风格的建立,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更加丰富了写意美学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表现力,与观众趣味的结合则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普遍提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电影中的写意精神与当代诉求

下一篇: 电影中的写意精神与当代诉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