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的界定
 
更新日期:2019-09-03   来源:农村经济   浏览次数:19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决定了众多优质农业产品必须依靠区域文脉下的区域公共品牌来标识其品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大部

 
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决定了众多优质农业产品必须依靠区域文脉下的区域公共品牌来标识其品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均可归于此类。地理标志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多采取“地名+特产”的描述,如“信阳毛尖”、“阿克苏苹果”、“西湖龙井”等。地理标志是质量和特色的象征,形成了农产品的价值区隔,是原本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农产品市场产生了区域垄断力。2019年1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8年“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0个,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867件。这些数据体现着我国对以地理标志背书的区域农业产业品牌的重视和保护。但随着获得称号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也逐渐造成了消费者认知的稀释。
2014年之后,随着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推进,黑龙江的“地道龙江”、浙江丽水的“丽水山耕”、山东临沂的“产自临沂”、山东聊城的“聊.胜一筹”等一批采取“地域名称+地域象征性实物或创意性描述”的省域或地市级的创意全域农业形象品牌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备受关注。201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对浙江省丽水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实现“点绿成金”的模式提出表扬。11月22日“全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12月10日,在山东临沂举行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发布了2018 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内蒙巴彦淖尔的“天赋河套”、福建南平的“武夷山水”、杭州市余杭区的“禹上田园”、黑龙江绥化市的“寒地黑土”、四川省遂宁市“遂宁鲜、安徽凤阳的“大包干”等一批农业区域形象品牌入榜。论坛首次提出了“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概念,科学地将区域农业公用品牌进行分类。以地理标志背书的区域农业品牌属于区域农业产业品牌,采取“地域名称+地域象征性实物或创意性描述”的区域农业品牌属于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可以定义为一个区域用以标明自己的农业产业具有独有吸引力的区域识别符号。区域农业形象品牌蕴含着当地农耕文化的精髓,用简约、大写意的方式表现区域农业审美思想,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情感价值,是对本区域内农业整体特征、发展愿景的把握。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是区域农业公共品牌的2.0版本,与1.0版区域农业产业品牌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是品牌不再停留在“地名+产品名”的简单构词法,挖掘地域农产品与区域文脉的深度联系,内涵更充实,进而有了更多的定义、故事、调性和内涵,品牌的沟通性有所提升。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必定体现着区域内的地理属性和地理优势,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如黑龙江绥化市利用作物生长的黄金纬度的天时,白山黑土的地利,2018年,启动千亿级“寒地黑土”品牌建设行动。安徽省凤阳县,1978年18位小岗村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也由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2018年,凤阳提出打造“大包干”区域公共品牌,以“小岗精神”推进品牌强农;内蒙的巴彦淖尔地处河套平原,屯垦历史可追溯到秦汉年间,具有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禀赋,其提出的“天赋河套”区域形象品牌及“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品牌口号体现着河套文化的魅力。
二是具有区域普遍代指性和全面定位性,能够覆盖整个地域,代表地方形象。区域形象品牌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独的产品,而是整合地域农业产业特色,强调“区域之类皆优品”。品牌大都以某一行政、经济区划为生存土壤,其产生和发展深度嵌入了地区情境,具有较强的空间黏性和本地性。以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区域、全品类( 涵盖十大类产品) 、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为例,品牌体现出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特征,以及山地地貌特征成就的丽水农耕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山地农耕。很好的诠释了丽水农业的鲜明区域特性,成为丽水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丽水山耕”可进一步浓缩为“丽耕”,“丽耕模式”、“丽耕文化”进一步延展品牌内涵。
第三,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是是一种公共背书,是地方政府对地方多而散的产业品牌进行整合,对区域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和品牌经营管理优势等因素实施正向调节的结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的规划、管理是政府管理农业产业经济、社会方式方面的创新。区域形象品牌是区域农业产品的整体形象代表,对区域经济有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自2014年9月丽水山耕品牌发布之日起,农产品销售平均溢价33%,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者,也是全国首个含有地级市名的集体商标。(数据来自2018年12月20日,在山东临沂举行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发布的《2018 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乌蒙山宝·毕节珍好”是贵州的第一个地市级区域农业形象品牌,自2014年以来,通过公用品牌效应实现农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带动该市10万余农户发展生态特色农产品增收。公共形象品牌也激发了农业产业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2017年,该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调整为42:58。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强调用文化元素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其高“地域根植性”有助于发挥农产品的原产地效应,为产品注入一种不能被其他地区所完全模仿的“气质”。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符合整合营销的传播理念,是区域农品与消费者之间价值认同的集约式沟通战略,使地域农产品具有市场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创造出新价值和新市场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的界定

下一篇: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的界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