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的非正式学习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概念。同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在积极地提倡终身学习。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教育部长会议重新界定了终身学习,认为其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学习 。终身学习、非正式学习成为了一种国际思潮。高校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比他人更有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并成为全民终身学习者的典范。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为教师提升自我素质寻找生成路径。非正式学习强调教师的个体性及主动性,关注教师学习方式及学习行为的多样性,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无疑会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相应的路径。
高校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生成源于教师与非正式学习互动的过程。高校教师是非正式学习的主体,是实践智慧的操作者。在非正式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切身参与各种合作学习及个体学习积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我独特的判断力及个体成长力,挖掘教师的智慧潜能,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搭建了平台。首先,高校教师非正式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前提。高校教师非正式学习目标的合理制定是教师学习的动力,对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或是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合理目标的设定要求教师在动态的学习情境中,进入学习现场,感受体验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习过程与教师实践智慧建构生成的过程统一起来。一般认为,影响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如学校管理等,同时也有内在的因素,从内在因素来看,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是教师个体有意识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常言“慧由心生”。智慧的产生源自深思彻悟,而这种深思彻悟又源自学习目标的设定及为完成学习目标的构思。其次,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参与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保障。教师主动参与非正式学习活动如参与讲课比赛,构建科研共同体等是追求自我、挑战自我的体现,是对其学习主体身份的认同,是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承担者和责任人。教师的这种主体性的凸显满足了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主体欲望。此外,参与非正式学习活动是教师理性实践的过程与依归。在此过程中,涉及实践的目的与手段。在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生成中,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非正式学习中,高校教师的“有意”行为不仅以不同的方式认识实践,又能主动的改造实践,使之满足教师的需要,在完成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生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使学习与智慧的生成统一为同一过程。最后,非正式学习的自我评价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内在要求。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及过程后,教师积极总结自我的学习成果及行为并给自我学习过程及结果一定的评价。一般而言,这种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来完成,评价行为有助于丰富教师的学习及教学经验,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实践智慧产生的必经途径。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基于自我实践经验的反思,是对学习实践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反省与追问,是对自我思想、行为的诊断与优化,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对非正式学习的自我评价实现自觉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