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洞穴寓言与楚门的“真实”世界
 
更新日期:2019-09-27   来源:视听   浏览次数:2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克里斯托弗为楚门创造的这个美好的真实世界,虽然被称为真人秀的起源,体现着现代人对于隐私公开化的关注和习以为常,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其实暗含着

 
克里斯托弗为楚门创造的这个美好的 “真实”世界,虽然被称为真人秀的起源,体现着现代人对于隐私公开化的关注和习以为常,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其实暗含着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章中所提出的“洞穴寓言”的影子,是对现代人生存捆绑的一种视觉化再现。
首先,对于这个囚禁着囚徒的洞穴,其实就是导演克里斯托弗为支撑这场真人秀而创建名叫海景小镇的“真实”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既有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创建的真理价值观体系。在这个真理空间内,囚徒自愿被束缚,楚门自愿成为演员,我们自愿屏蔽掉对真理的追求。
其次,对于被枷锁束缚了双手双脚的囚犯,其实就是在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里“被”演员了二十多年的“楚门”,也就是囚禁于自己构建的真理范围空间内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空间内,囚徒因为枷锁的束缚而停止了对面前影像真相的探知精神,仅仅停留自己对真相的想象当中,楚门因为现实生活的安逸缺乏一个对真实世界认知的突破口,而沉浸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则因为沉浸在现实生活的安逸当中,便自我屏蔽对超出自我认知空间的真理的学习,从而将自身禁锢在这个洞穴\“真实”世界当中,失去了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和楚门、囚犯一样,以为所见即真实,可见即世界,因为缺乏批判性思维,失去了对真理探知的精神。
再者,洞穴里的火光其实就是导演克里斯托弗为楚门传递有关世界真实性信息的所有道具,例如报纸、收音机,对应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则是各种传播媒介,例如网络、电影、手机、书籍等等。洞穴里的火光让囚徒们看到了在他们身后经过的人和动物以及各种物件的影像,让他们固执的以为那些影像就是存在于墙壁之上。在《楚门的世界》里,楚门通过报纸来了解新闻,通过收音机得知天气预报。因此由于间接地获取信息,使得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自身对真理缺乏批判性精神,从而导致无法对真理作出判断。
而对于那些在火光面前走动的人,其实就是陪着楚门上演这一场真人秀的演员,也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所谓的“真理”。正是这些在火光前走动的人和物以及在楚门身边活动的优秀的演员们,塑造了一个假象的世界,为囚犯、楚门和我们构建了一个有待探讨真实性的世界,对我们的真理认知产生了一定的迷惑性。
偶然的机会,囚徒挣脱枷锁的束缚,回过头看到了面前墙壁上影像的真实来源,这一行为过程其实就是楚门在见到那个丝葳娅的女演员之后,开始对周遭的世界产生了疑问,也就是我们开始打破固有的思维壁垒,开始学习批判性思维,并且用它来对真理作出判断的过程。正是因为挣脱了枷锁,囚犯得以走出洞穴获得新的认识;真是因为心生疑惑,楚门开始对周围的世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促使他寻找真相;正是因为批判性思维的获得,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更上一层台阶。
最后囚犯们走出洞穴因为阳光刺眼而产生的痛苦体验,即楚门最终得知真相并且即将到达这个“真实”世界的大门之前,所遭受的暴风雨,乃至闪电的击中和海啸的袭击,也就是我们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下,先前所有虚假真理崩塌时内心的无法承受之苦。于是囚徒再次返回洞穴,但是因为他得知了真相,得知了之前的建构起来的一切都是虚无之后,因为无法承受而痛苦万分,于是此时便产生了两种结果,一种时囚徒因为惧怕刺眼的阳光,再次返回洞穴,伴随着对真相的恐惧虚度一生,从而丧失了融入新的世界的机会。另一种则是,当刺痛的感觉消失之后,走到树荫下或者是慢慢的在阳光下睁开双眼,当眼睛完全适应了明亮之后,发现新的世界,并且拥抱新生。
这里柏拉图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不愿承受命运之痛庸碌一生,另一种勇于跨过艰难障碍,获得新知,从而看得更远。而在《楚门的世界》里,导演并没有继续表现楚门迈出这个“真实”世界之后的表现,而是在楚门打破壁垒之后便戛然而止。其实,在这里,或许导演出于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导演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完美世界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节目娱乐大众,另一方面或许是导演对于现实世界过于复杂、凶险的失望,正向克里斯托弗所说的“你们的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我要让他过正常的生活”、“外面的世界 比我虚构的世界还不真实,同样充满了谎言”,他在为楚门创建完美世界的过程中,将自己对于纯洁、明亮的世界的追求寄托在楚门身上。
洞穴寓言与《楚门的世界》在元素上的对应,显示出人类在获得真理的路上总是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即无知——接受(虚假)——抗拒——主动——崩塌——获得。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洞穴寓言与楚门的“真实”世界

下一篇: 洞穴寓言与楚门的“真实”世界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