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凝聚共识的实现路径
 
更新日期:2019-09-27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8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习近平指出: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

 
习近平指出:“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凝聚共识。”凝聚共识本身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面对如此深刻的变化和分化,更有力地表明其复杂性、艰巨性。也正是如此,也更加论证了凝聚共识的必要性、紧迫性。我们也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凝聚共识画“最大同心圆”。主要实现路径有:
第一,找准圆心:坚持党的领导,聚焦中国梦,为凝聚共识指引方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功实践中,无论是“统一战线”还是“协商民主”,无论是“求同存异”还是“改革共识”,无一不是坚持了一个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在当今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要找准共产党这一“圆心”,坚持党的领导,聚焦中国梦,为凝聚共识指引方向。习近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旗帜、道路、制度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第二,固化于制: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为凝聚共识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我们要利用协商的多种渠道: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有利于凝聚更加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的共识。正如汪洋主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所讲:“通过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形成和凝聚共识,是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商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坚定求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凝聚共识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保障。
第三,内化于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凝聚共识提供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性和共享性的两大特质使其能有效地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出发,形成立体多维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理想,引导人们按照它所指引的方向去自觉地建构社会、建设国家。”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引领社会思想和舆论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正能量,抑制错误思想的蔓延,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引导人们理性看待改革事业的得失,正确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对改革的信心。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在凝聚力形成广泛的民族共识,才能全国上下齐心,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第四,外化于行:依托法律治国理政,为凝聚共识提供法律保障。习近平强调,希望大家善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以法治凝聚共识、规范发展、化解矛盾、保障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完全漫无边际的情况下形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限定框架和公认尺度中去寻求共识的。法治和法律,成为社会的最大共识,成为人们进一步形成共识的起点和条件。习近平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建设法治中国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大公约数,是凝聚共识的法律依据。只有依托法律才能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第五,利益满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分享发展成果,为凝聚共识提供支持基础。顶层设计的作用仅仅发生在宏观引导上,还需要具体到基层利益的落实上。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类的活动总是基于相应的利益诉求,思想活动也不例外。习近平提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共识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基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处理好分配关系,处理好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在改革中受惠、在改革中有获得感,才能使得更多的人认同改革,达成共识。
第六,文化营造: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为凝聚共识创设良好氛围与未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价值,把思想和意志凝聚成共识,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指出:“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这里,习近平是把凝聚共识当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来讨论的,并明确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二是及时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从前者来说,就是要多宣传正确的知识和正面的意见,形成舆论的导向,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认识。有效扩展文化影响力的唯一手段,是依靠自身的“理性价值”和对于受众的“使用价值”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魅力科学合理的真理色彩,积极吸引广大文化受众,为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后者来说,就是针对那些影响共识形成的思想困惑,作出合情合理的解答,使人们澄清疑惑,放下顾虑,形成共识。通过深化认识、揭示规律而形成共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凝聚共识的实现路径

下一篇: 凝聚共识的实现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