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表现
 
更新日期:2019-09-30   来源:教育探索   浏览次数:2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乡村文化既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乡村教师生存之根本。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文化价值的认识直接导致乡村教师的行为意识与行为水准。(一)乡村教师的

 
乡村文化既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乡村教师生存之根本。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文化价值的认识直接导致乡村教师的行为意识与行为水准。
(一)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意识力薄弱
目前,随着社会资源的不断延伸和下移,由乡村自身培养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教师已经不再存在了,从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出现之日起,乡村教师就已经受到双重文化的“熏陶”——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随之形成双重的文化性格——城市文化性格和乡村文化性格。对于这两种文化性格,乡村教师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而且两种文化此消彼长,随着对城市文化的熟悉,乡村文化气息逐渐淡化,二者共同作用于乡村教师的身心。格尔茨说,“人明显地是这样一种动物,他极度的依赖于超出遗传的,在其皮肤之外的控制机制和文化程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城市文化的熏陶下,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意识逐渐的消失,随之自身最终淹没在城市的文化本位之中。而这正是乡村教育缺失的根源所在。
文化意识力是文化主体对于自身所处的文化资源的思维运动趋向产生的结果,体现在主体对文化的认识、感悟、实践活动中。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意识力是唤醒乡村教师教育良知和教育理智的根本所在。时下在乡村教师队伍中不乏存在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追求不高、教师道德认识及实践能力较低的乡村教师。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乡村文化意识力较为薄弱,乡村文化的主体意识凸显的不够。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领军人物,其思想及行为就代表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但是,在当前的乡村教师身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这种乡村文化的代言者,随之而来的却是乡村教师的文化异化形象。“乡村教师不论做出哪一种文化选择,他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企图寻找一种值得信赖并乐于依赖的控制机制和文化程序来指导、控制和解释自己的行为。”乡村教师对于存在于自身周围的乡村文化充耳不闻,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不切实际的城市文化,导致部分乡村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二)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价值“异化”
“中国乡村教育的百年历程,从塾师到现代意义上乡村教师的历史演变,充分展示了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师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教师逐渐孤立于村庄日常生活之外,成为村庄的‘异乡人’。”由于受到来自于多种文化的冲击和刺激,乡村教师逐渐变成乡村中的另类人,高不成,低不就,其思想和行为与乡村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但是又不能及时融入城市文化之中。乡村教师长期处于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夹缝之中,其文化价值观长期处于混乱与分裂状态,严重影响到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论是年轻的乡村教师,还是年老的乡村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任务时,其独有的文化差异会被暂时的搁置和藏匿,所有乡村教师的文化价值归于一致,不存在差异。只是在日常的学校之外的生活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价值的差异性才体现出来。年轻的乡村教师过于执着追寻属于自己向往的城市文化而对乡村文化不屑一顾,一有顺利融入城市文化的机会即离职而去;年老的乡村教师已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文化的代表,其教育思想观念不再对新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支撑,因此,造成乡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价值认识浅显
对于乡村文化价值的探讨目前仍然集中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对于精神层面价值的探讨仍然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乡村文化是数千年农业文明积淀的结果,它们都是乡村发展进程中人类与自然以及社会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产物。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内核,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因,对城市文化具有反哺的作用。“乡村文化既包含了农民的心理体验、生活情感、处事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精神领域,也包含民俗活动、乡规民约等实体器物。乡土性和草根性是乡村文化的特有属性,是乡村文化的特质。”乡村教师的价值追求集中在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识层面。乡村教师的历史使命不单单是从事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其功能应该覆盖到整个乡村。乡村的文明进步与发展集中在乡村教师,这是乡村教师的宿命,是无法选择的。只要是乡村教师,就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追逐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是其历代的追求。乡村教师应该将其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不是舍本逐末,一味地作为城市文化的追逐者和复制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表现

下一篇: 乡村教师的乡村文化表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