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结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农业及特色农产品行业发展潜力较大,乡村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总量的增加还有结构及层次上的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但又具有外部规律性,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国家战略需求。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与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业发展对学科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学科发展对产业升级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反作用。”农业高校要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做出调整,为我国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适应产业需求。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结合市场和产业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紧跟产业需求做出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和教材的使用上紧跟时代需求。需要高校教师紧跟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围绕乡村振兴编写教材,进行知识内容的更新,以弥补知识内容的空缺。其次优化专业结构,进行分类培养。农业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对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做出调整并增设有较大市场需求新专业。在培养过程中,以产业需求结合学生兴趣需要开设定向班进行分类培养。一方面是重视基础应用人才培养,服务农业产业需求。另外要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趋于融合,强调多才兼具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农科与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院校合理定位,形成分层培养。不同层次的农业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清晰的目标定位。研究型高校应侧重高水平学术研究人才的培养,培养较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端技术人才。地方本校院校应侧重培养基础应用人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人才。
2.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完善保障措施
结合农学类专业本身特性及社会实际需求来看,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高校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实验设备供应。部分高校的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验环节,只有保证基本的经费投入,在实验仪器设备、材料上充足供应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验设备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还需进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提高实验材料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首先高校自身要加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实习实践的场所。但受制于学校本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可与企业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实践平台。通过多种途径扩展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实践教学。三是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比例。通常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课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并且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课程进行过程当中,增设一部分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调研、实验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另外在学生毕业之前安排学生实习锻炼,通过较长时间的比较正规化的实习实践加强学生对行业工作的了解,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工作能力提升。
3.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思想转变
加强通识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农业高校肩负重要使命。首先高校要转变思想,重视人文教育。农业高校需要转变重理轻文的办学思想,加大对人文社科及艺术类课程的支持。学校领导层要对人文素质教育高度重视,鼓励人文社科专业发展。人文教育对一个人的熏陶和素养提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将人文教育贯穿其中。在专业课上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基本认识。在通识课程上要增加通识课程数量,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另外在通识课程上要注重对学生的爱农教育,让学生了解农业农村,看到其发展前景和未来。其次是要加强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农业大学为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应开设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人文通识课程,也包括一些艺术类课程。另外是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使其能够将人文教育贯穿专业课程当中进行教学。最后是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尽管是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依然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其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农业农村的认识,并且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看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能够愿意从事农业,服务乡村振兴。
4.促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机能共生,实现创新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农业高校迎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农业高校抓住机遇,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农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高校的内涵建设,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定位、形成特色办学。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和特色办学。在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上要重视学校内涵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农业高校与其它高校的最大不同即其具有农业的属性,既然作为农业高等教育就要办出农业特色,做到以农立校,农学学科优势明显。二是要坚持创新能力及特色培养。特色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办学思想上也要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在教学活动当中。首先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农业特色,重视内涵建设。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需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符合新需求,教师要打造创新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进行探究式教学。最后,农业院校应培育服务“三农”发展的人才,要重视对学生“三农”情感的培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农,认识农,爱上农,最终能够愿意走向农,为乡村振兴服务。三是坚持多元考核与科学评价。首先对于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地方院校应更加注重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考核上偏应向技能和实践,侧重服务社会的能力上。另外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做到分类培养分类考核。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和学生意愿、兴趣实行特色定向班,进行分类定向培养,采用“基础+实操”的课程考核方式,在考核上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方面的考察。从而能够为乡村振兴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元复合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