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意气风发的联大岁月
 
更新日期:2019-10-15   来源:长江学术   浏览次数:2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西南联大的生活1939年,当时只有19岁的少年汪曾祺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西南联大中文系,怀揣着自己对文学的喜爱,告白了故乡高邮,来到了云南昆

 
(一)西南联大的生活
1939年,当时只有19岁的少年汪曾祺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西南联大中文系,怀揣着自己对文学的喜爱,告白了故乡高邮,来到了云南昆明求学。汪曾祺说过,自己如果没有读西南联大,很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可以说,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涯,改变了汪曾祺的人生轨迹。而之所以他会对西南联大有着如此深厚的怀念与感慨,主要是因为西南联大的学生生活、遇见到的西南联大中文系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对汪曾祺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他才能为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联大人,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学作家。
汪曾祺是一个随性自由的、追求潇洒、懂得忙里偷闲的人,他总是能够用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来对待生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体悟自己所热爱的人生追求。在西南联大的生活中,他仍然保持着这种悠闲自得,顺从心意的状态。在《泡茶馆》这篇文章里,汪曾祺诉说了自己在联大时的写作生活。汪曾祺进行写作时,总是喜欢与几位外文系的同学一同到茶馆的某一个靠窗位置,有时坐上整整一个上午,沉浸在自己的文学思想里,这也是汪曾祺最初几部小说的起源之地,这样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是着实随性自在了。
而在《七载云烟》一文中,汪曾祺花了大量的笔墨,向我们介绍了西南联大当年的校舍、学生宿舍、图书馆以及教室区。在汪曾祺的描述中,当年的学校环境是极其简陋的。新校舍通往大门的路是一条土路,以至于每到下雨时分时摔倒的人总是很多;学生宿舍是土墙、草顶、树棍搭建而成的,每间宿舍竟可住得下四十个人,实为艰苦;而联大的图书馆,算是校舍中唯一一座有着瓦顶的楼房;教学楼的设施更是破败不堪,教室大小不一,很多都是用平板搭建着木椅,使用起来也不甚方便。但是,就是在这一间间的陋室中,培养出了一代代杰出的人才,从这当中可以感受出西南联大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正相反,恰恰是在这样的艰苦简陋的环境下,学生们纷纷形成了吃苦耐劳、积极求学的精神品质和俭朴执着的学习作风,这也是汪曾祺虽然身处贫困简陋的联大生活却仍对其充满着无限怀念与深沉感激的原因之一。
(二)西南联大的老师
汪曾祺在自己的许多散文作品中,详细地介绍了不同风格的教授,以及在西南联大的歇息中,每位老师给予自己的教导与启迪。比如《西南联大中文系》、《闻一多先生上课》、《金岳霖先生》等等。
在西南联大的老师们当中,汪曾祺与沈从文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以说,汪曾祺当初会选择西南联大的中文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敬仰沈从文先生。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汪曾祺讲述了当时沈从文在联大时开的三门课程,他都选了,在沈从文的课上,汪曾祺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从中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沈从文告诉他有关人物对话的写作方法,让汪曾祺明白了在写作对话时要尽量简洁平凡,要贴到人物本身来写,不要过于浮华,过分注重辞藻诗意。可以说,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能达到如此高明的境界,与沈从文先生的教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汪曾祺与沈从文之间关系,不仅仅包含着深厚的师生情谊,还有着对彼此像朋友般的相处与照顾。他们会一同去街上闲逛,一同打酒喝,一同探讨各类文学与人生道路上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对于汪曾祺这个学生,也是充满着喜爱与欣赏的。在《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这本书中,汪曾祺的子女们就讲述了两人间的趣事。汪曾祺一直称自己是沈从文的弟子,沈从文也尤为欣赏汪的文学才能,在汪曾祺的课堂习作分数中就能看出来,给了他一百二十分的全班最高分,这在常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却从中也能看出西南联大的老师们教课时的自由气氛与灵活的思想。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名师们,除了汪尤为喜爱的沈从文先生以外,还有像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等人。教授们的风格各异,形成了或自由有趣或严谨详尽的各类教学风格。像沈从文先生一样自由,对汪曾祺很是看重的,还有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上课时有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可以抽烟,也允许学生抽烟,因此,在他的课上,时常可以看到闻一多与汪曾祺都在吞云吐雾的情景。而另一类严谨型的教授面前,汪曾祺就不太招老师喜欢了,比如朱自清。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十分认真严谨的老师,他的课上要求学生们要做详细的笔记,还会进行大大小小的考试,这对于一心想要“自由和潇洒”的汪曾祺而言,就不太适应了,因此狡猾的汪曾祺后来常常缺课,也为之后朱自清拒绝收汪曾祺为他的助教埋下伏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西南联大中,教授们也都穿着节俭质朴,有着各色各样的风格却又能显得平易近人,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
因此,西南联大就是一个囊括世间大家,饱含各类教学风格的学校,里面各类风格迥异的教授们,将不同的思想浇灌给学生,千差万别的风格特色在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中相交融,共同培育出一代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这就是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所向我们描述的西南联大。
(三)西南联大的学生
汪曾祺曾说过,考取西南联大来求学的同学,志向道路各有不同,这些莘莘学子从全国四海八方来到西南联大,大多数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但也有少数是没有明确目标,只想随便混日子的。然而,也就是这些性格与志向迥异的联大同学们,在汪曾祺的青春岁月中,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此,汪曾祺在自己散文的多处中有系统地描写过西南联大的同学,包括联大的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也有具体详写某几位富有各自风格与个性的同学。
在《七载云烟》里,汪曾祺就详细介绍了联大学生们的穿着,女生们一般穿着比较整洁,大多数的女生一般都身着阴丹士林旗袍,再套上一件红色的毛衣,颜色鲜艳亮丽,虽并不贵重,却也颇为讲究。而男生在联大期间,大多穿着蓝布的长衫长裤,很多衣服残破了也并不讲究,缝缝补补或是破洞上“结个疙瘩”的大有人在,并不十分在意穿着。有此可以看出,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风还是很朴实浓厚的,学生们衣着简朴甚至破烂,却也要奋力做学问,用心学智慧,这类穷且益艰的精神品质,成为了西南联大学生们的特有属性,内化为学生们求学道路上的灯,照亮西南联大的不断前进。
在《地质系同学》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系统地介绍了各个系的同学各自的特点。中文系的学生大多不注重穿着,衣衫不齐,带有一些土气,这可能是与其沉浸在文学世界而不修边幅有关。法学系的学生虽然有些处于低年级的还尚显稚嫩,却也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未来律师和法官的影子了。商学院的学生们都比较现实,他们所规划的人生很多时候能展现出大多数学生在未来所要经历的道路。而文章重点介绍了地质学院的学生。汪曾祺对于联大地质学院的学生的评价颇高。他们有几个优点,身体体质好、价值观清晰、用功学习、干净从容等等,这些优点贯穿了地质系的学生们的一生,因此在他们退休之后,也仍还在不断地教授与学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意气风发的联大岁月

下一篇: 意气风发的联大岁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