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成就与特色
如前所述,我国警察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在借鉴世界各国警察教育先进经验和总结本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素质强警和科教强警,不断创新,在取得了耀眼成就的同时还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注重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
我国警察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是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警察院校多年来一直遵循着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性,逐步形成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警察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牵头下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公安学”一级学科,并在2015年入选了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我国的警察类院校也第一次站进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的梯队,这意味着我国的警察教育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警校学员在校不仅学习警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还要进行大量的人文通识课程学习,既有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官传授警务技能,也有文史哲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人文知识授课,加强提升警校生的人文素养,依托学历教育的优势,发挥强基固本的作用,全面确保警校生的综合素质,让警校生实现“一专多能”。
2.重视法律保障
为贯彻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强警察培训教育的法治化建设必不可少。《人民警察法》等有关法规对此作了原则规定。2001年颁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包括初任训练、专业训练和晋升训练都作了规定,并对训练宗旨、训练分类、训练内容、训练机构、训练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说明。除公安机关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暂行办法》,对法院系统的司法警察培训工作予以规范。
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历年来一直是我国公安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优势所在,党对警察队伍的绝对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不断取得傲人战绩的重大法宝。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警察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度,是我国警察教育的“生命线”所在。其内涵的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理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我国公安民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和过硬的职业心理素质,为我国警务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4.注重教材、教官和基地建设。
教材、教官和基地建设是警察教育体系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针对我国前期阶段的警察相关教材不规范、内容相对滞后、针对性、层次性不强,尤其是赶不上形势变化和实战需要,无法满足民警日常教育训练的指导性需求的状况,公安部2006年起就相当重视,组织了全国公安民警“三个必训”统编教材编写工作,为高、中、初三级警官培训和24个警种部门开展专业训练提供了规范化的载体,完善了警察教育的基础工程建设。在教官培养方面,公安部注重采取多种形式为各地培训实战教官。在警察教育训练基地的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训练网格体系,能够分级分类地满足各种警务实战的需要。
(二)不足之处
中国警察教育在这些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有:(1)警察高等教育的特点不突出。警察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优势就在于突出本国警察教育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具有鲜明公安专业特色的高级警务人才和警学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警校毕业的学员不存在明显的公安院校品牌优势,在一些业务工作中相比其他普通学历背景的新警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行政岗等其他部门的人才竞争中优势也并不显著。我国警察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专业泛化”的倾向,离面向“高、精、专”的警务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2)警察学科建设尚不成熟。抓好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真正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提升的根本举措,是牵动全局、具有宏观意义的战略性部署工作。如果把学科建设比作龙头的话,那么教学和科研则是两翼。目前,虽然公安学已经成为了教育部所批准设立的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是该学科的学术基底较为薄弱,也没有形成像其他传统学科那样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式,关于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厘清。与全国警察的规模和对警察教育训练的需求量及警务作战的实际需求还无法进行匹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以为警察教育提供强大的牵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