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民俗与影像
 
更新日期:2019-10-24   来源:电影文学   浏览次数:2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何谓民俗民俗是一种经由民众创造的,积年累月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可以说在某一特定地域上人类产生的关于衣、食、住、行的种种生活习惯都

 
(一)何谓民俗
民俗是一种经由民众创造的,积年累月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可以说在某一特定地域上人类产生的关于衣、食、住、行的种种生活习惯都可以被统称为民俗,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此我们所研究的民俗或是影像中传播的民俗主要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带有明显区别性的民俗活动。
中华文化的传承归根结底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积年累月形成的民俗文化的传承,正是因为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民俗表现。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标志,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研究民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讨论的民俗是一种感性为主的生存活动,是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传承的生活文化。在积年累月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因为不同地域民俗所发展出来的民俗文化,正是民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这样的文化区别于精英文化,实则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趋同,是对民众生活有潜在影响的文化类别,在蔡志荣的论文《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中,这样的民俗文化就被分为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三类,包括生产方式、交通工具、服装饰物、饮食、民居、风俗习惯、社会结构、生活礼仪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由此可见民俗文化对于民众的生活方面的联系以及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罗了我们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生活中的各项认知与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所以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现代社会提高人民基础认知,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民俗文化的传播
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依赖着不同地域、不同民众民俗活动的传播与传承,在过去,民俗活动主要由同一地区民众口口相传或代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和传承,这样的传播模式虽然基本保留了当地民俗的专一性,但是在精确程度、核心精神传递上,容易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进行消减,其传承性并不是很强,特别对于一些地区特殊的民俗活动,既属于民俗文化,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例如关中宝鸡地区的“血社火”,就面临着地域限制得不到发展,找不到相应手艺传承人,而面临绝境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窘境,我们必须结合当下的视觉传播时代,根据民俗发展的困境,找到这一解决路径,如何让民俗活动亦或是民俗活动所传承的民俗文化带来更广阔的传播受众以及更深层次的传播效力,才是这个时代文化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当下影像的传播特点
影像在发展了百多年的时间内,技术和艺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美媒体传播的当下,影片的数量和内容都在呈指数倍的增长,如何制作出吸引人眼球的影片,能让观众留下好口碑的影片都成为了影片制作和传播过程中重点思考的方向。精良的技术制作可以使得影视作品画面本身的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使观众愉悦欣赏感的提升,但这并不能增强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力,好的影视作品更需要在技术提升的基础上结合好的核心故事,从视觉和情感双向打动观众的审美。于是近年来,许多被称为“良心之作的”作品开始跃然于银幕之上,这类作品不仅画面高清,适合当下互联网电视对于视觉的考验,同时拍摄手法清新,后期制作美轮美奂,更重要的是其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展开都是经过层层考量,是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场景中的真实案例,这些真实感能让观众不止是把感情寄托于屏幕之上,而是能在剧情结束后,可以把情感的余温寄托于现实中的某处真实场景,类似于国外“主题公园”的初始模型,这种影像传播的效力远不止步于民俗文化传播,而是可以通过银幕上各类民俗文化的视觉以及情感传播带来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提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民俗与影像

下一篇: 民俗与影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