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兼及几种模式的分析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档案与建设   浏览次数:3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兼及几种模式的分析内容提要: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和谐社

 

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兼及几种模式的分析

内容提要: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做到社区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创新,必须找准着力点。论文以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多种模式为例分析了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机制创新。主要有:找准基本点,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科学内涵;找准定位点,明确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找准切入点,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找准出发点,大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找准侧重点,强力推进社区自治;找准落脚点,努力打造平安社区;找准结合点,切实繁荣社区文化;找准保障点,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找准动力点,注重培养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找准提高点,消除以人为本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键词:和谐社区;以人为本;机制创新;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p29)。这就进一步突出了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社区是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社区已经脱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居民工作单位为主体的集体院落式的特征,社区居民已经成为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们在同一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并随之带来了社区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和新情况、新问题,这一切都表明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2](p64-6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功善千秋、利在当代的创新型事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切入点,是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妥善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善治的主要措施。当前,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必须有效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必须找准基本的着力点。##end##

一、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科学内涵,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点

近年来,中央在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对基层社区建设的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3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2007年3月,民政部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又联合印发《“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街道和社区建设一系列目标。从这些宏观政策和基本规定中,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和谐社区建设的科学内涵,因为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点。

所谓和谐社区,是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促进社区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社区。具体地说,应该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居民自治,就是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切实能够做到当家作主,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管理有序,就是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谐相处;服务完善,就是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手段齐全,能够为社区居民高度个性化的需要提供满意的服务;治安良好,就是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环境优美,就是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文明祥和,就是居民群众崇尚学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院普遍建立,居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

民政部2006年3月下发《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后,南京市白下区立即出台了全国首个《创建和谐社区基本标准》,对他们多年来进行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通过了江苏省质监局的认定。2006年9月27日,白下区发布了《创建和谐社区评分细则》,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以白下区标准为蓝本起草的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总则》现已成为江苏省和谐社区的地方标准,并已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报国家标准。2007年1月7日,南京市白下区评选出了龙王庙社区、蓝旗新村社区等6个“标准”和谐社区,这也是全国首批标准和谐社区。按照规划,到2010年,该区所有61个社区将基本达到和谐社区标准。2007年7月,全国和谐社区标准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和谐社区建设的“白下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白下区制定的和谐社区标准就是在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对和谐社区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认真总结提炼而成的。整个标准体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非常务实,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操作性,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3](p20-21)。

二、明确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定位点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一定要把居委会从传统的烦琐的沉重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逐步消除政府的行政特征,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和政治双重属性的自治组织。即:居委会既是非政府性的专司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领域中的自治性组织,具有社会属性;又是维护居民权益、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具有民主政治性质的自治组织,具有政治属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居委会角色不清和角色冲突这一长期以来不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很好地体现居委会在增进居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以及医疗、教育、文化活动等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社会作用,在维护和增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调解等方面民主权利的政治作用,找准他们的定位点。沈阳市出台的《关于加强街道建设的意见》首先明确了街道党建工作重点,除了界定其6项基本职能外,特别强调要加大对辖区内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对于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界定,《意见》特别对其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做出定位:负责为辖区内个人创业和企业的创办、经营提供服务,为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特色街区营造良好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民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沈阳市这种改革思路突出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求城市的管理资源、财政经费、人才队伍、基础设施都要向街道和社区倾斜,以此增强街道和社区的服务职能,这是其他地方在借鉴沈阳经验时要特别注意的[3](p20-21)。

而作为一个居住着9万人的社区,武汉百步亭是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直接隶属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在百步亭,最高管理机构是社区管理委员会。这个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代表、百步亭集团(社区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者)、物业管理委员会和进驻社区的政府部门代表等组成。同时,社区成立了由党员代表选举产生的社区党委会。社区党委会与管委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5名党委成员分别兼任社区各组织的领导职务,既减少了管理人员,又提高了效率。在这一体制下,百步亭社区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的管理体系: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为中心,负责协调社区内部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依法制定社区管理制度;以开发公司为主体的建设网络,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功能;以物业公司为主体的服务网络,把商业性服务、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融为一体,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另外,虽然不设街道办事处,但江岸区政府的一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公安派出所、城管执法队、交管所、工商站以及流动法庭等都进驻了百步亭社区。社区居民找政府办事十分方便,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社区”。这些职能部门和流动法庭进驻社区后,既是公职人员,又参加到社区党委和管委会之中。他们在社区工作做得如何,要由社区居民直接作出评判。社区每年召开管理论坛和述职报告会,公务员要向社区居民述职,现场接受居民的询问和考核[3](p20-21)。这种模式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三、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切入点

胡锦涛同志访美时在耶鲁大学作了精彩的一场演讲,将“以人为本”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现代中国突显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生活指数,最终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凸显以人为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4](p179)。罗尔斯也说过:“对我们来说,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5](p7)我们落实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具体地说,首要的是要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把居民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愿意为居民服务的人选进居委会成员之中,保障居民群众的选举权。其次要完善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要完善居民会议制度,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及时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比如,“白下模式”就是通过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区各社区统一建立了“十项制度”:社区党组织生活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民主议事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核评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此外,他们还普遍推行了社区“听证会”、“民主议事会”等新载体,用民主协商的形式,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与服务。真正找准了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四、大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出发点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所以大力完善社区各项服务体系就是建设和谐社区的着力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就基本原则而言,必须强调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把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人群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作为社区服务的首要任务,把满足绝大多数社区成员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作为拓展社区服务的工作重点,把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目标,把社区群众的受益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作为衡量社区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服务内容而言,必须强调“四个面向”。面向各类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开展福利服务;面向普通居民开展便民生活服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后勤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另外,在服务性质、运行机制、发展方向、操作层次和具体的服务方式上,可进行切合本地实际的多种创新。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社区的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包办的运作方式效率低下,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更不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武汉百步亭集团没有把房建好交给业主就了事,而是在缺少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社区公共服务自主发展之路。在社区开发初期,由于政府对于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未能及时到位,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百步亭集团代替政府积极承担了一些企业公民的责任,按照产权归政府(公建配套设施),政府将经营权授予企业,企业代替政府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营运模式,成功地将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相分离,使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由“政府办社会”转变为“民营企业服务社区”,政府部门则有计划地将部分国家、集体、单位的资产转化为社区公共资产。在这一模式下,百步亭社区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成了文娱休闲、饮食服务、健康保健、医疗服务、学校教育等五大服务体系,先后建成了大型社区配餐中心、功能娱乐中心、现代化社区中心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年大学,以及中心绿化广场、足球场、门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提供了从就业到医疗保健、从文化教育到家庭生活、从婚礼操办到养老百年等全方位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在公共服务的方式上,百步亭社区的一大特色是社区有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从而实现了公共服务的互助化。百步亭社区9000多人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志愿者超过三分之一。这些志愿者成立了“关爱小组”、“温馨姐妹”、“联防队”等队伍,“走百家门、管千件事、说万句话、暖万人心”,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了企业主导、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创新[3](p20-21)。

五、强力推进社区自治,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侧重点

社区自治,是指作为管理主体的各种社区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因为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不可能仅仅依赖于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社区管理的全局进行全面的协调与规划,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的支持,社区组织则应当相对独立地按照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进行运作,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和谐社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基本条件,其好处是能够调动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必须注意的是,在社区自治的过程中,居民的自治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而社区自治的过程也是培育居民自治精神的过程。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同时,社区自治是确保居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由此自觉上升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权。[6](p21)

比如:百步亭就实现了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全覆盖的社区自治网络。在百步亭,居委会、业委会等都由居民选举产生,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各类群众组织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实现居民高度自治。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全覆盖的居民自治网络,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提供一个宽广厚实的平台,是百步亭人的一大创新。百步亭社区现有3个居民委员会。居委会组成人员全部由社区居民自愿报名参与竞选,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各项建设和管理,行使议事和决策的职责。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百步亭率先在全国创设楼栋长制度,即以楼栋为单位,每个楼栋设一位楼栋长,几个楼栋又按照片区设一名主管楼栋长。目前,百步亭共有461名楼栋长,233名小小楼栋长,形成“社区居委会——主管楼栋长——楼栋长——小小楼栋长”组成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不仅如此,百步亭社区还制定出居民自治六步骤:居民提出问题——恳谈会讨论——参事会制订条例——公告社区吸收意见——社区专家审定条例——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3](p20-21),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既是当代社区的核心理念,也应当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所在。正因为整个社区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都充分调动起来了,才实现了“十个没有”、物业费十多年100%收取这种真正的和谐。作为新时期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百步亭社区建设模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

六、努力打造平安社区,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落脚点

老百姓最希望的是能够平平安安地过上幸福安逸的美好生活,所以要切实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这就要积极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规范和维护社区生活秩序。要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社区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使社区内部矛盾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维护好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区、学校内部以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畅通民情沟通渠道,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如南京白下区洪武路街道马府街社区就积累了所谓“八个结合”的经验:一是搞好信访接待与接报快速出调相结合;二是主任个人调解与委员集体调解相结合;三是结成对子在社区调解与到纠纷当事人家里“穿梭”调解相结合;四是酌情快速调解与视情缓速调解相结合;五是社区干部单方调解与社工、民警联手调解相结合;六是以组织名义调解与个人身份调解相结合;七是群众参加调解与律师参加调解相结合;八是常规调解与超常规调解相结合。

另外,为“零距离”地消民忧、解民难、暖民心,南宁望州南社区2001年成立了南宁市首家“社区110求助服务中心”,宗旨是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并实行24小时挂牌值班制度,也有力地促进了平安社区建设[3](p20-21)。这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推广。

七、切实繁荣社区文化,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结合点

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精神支撑。所以,切实繁荣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结合点。加强和谐社区的文化建设,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工作中要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尽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坚持开展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规模和质量,可制定社区文化工作者培训计划及从业资格标准,培养合格的人才。二是要联动共建。基层文化部门要实行积极的开放战略,或出台优惠的政策,争取和驻社区单位、企业等联合举办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吸纳中介组织、服务组织、文化企业、志愿机构等,利用他们的财力、物力、人力,共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从而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多元化和实体化。三是要深度发掘。在文化服务方式上,要尽早改变以唱唱跳跳为主要内容的单一形式,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积极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在内容挖掘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可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新兴的数字文化、健身休闲文化等纳入文化服务的范围。让他们和唱歌跳舞下棋、就业技能培训、科技知识咨询、儿童文艺辅导等一样,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比如,南京市白下区就普遍建立了社区“老年大学”、“科普大学”、“市民学堂”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队伍;并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等活动,为居民群众参加文体活动提供舞台,全区共建立了170多支群众文化体育队伍,常年参加活动的达18万多人。同时,全区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场所已发展到500多个,社区普遍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站”、“谈心角”、“文化长廊”、“市民读书社”,形成了以“爱心驿站”为代表的志愿群体文化、以“心理驿站”为代表的残疾人情感救助文化、以“小巷兵站”为代表的时事拥军文化、以“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站”为代表的服务特色文化、以“民族驿站”为代表的民族融合文化、以“邻里节”为代表的邻里互助文化等六大社区文化平台[3](p21)。

八、重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点

社区民间组织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以及组织性为特征,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所以,一定要厘清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等各方面的作用。“白下模式”就针对目前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活动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的分类指导和培育的原则。对活动类民间组织,重点是规范,按照科学管理、高效规范的要求,加强指导服务,提高备案率;对慈善类和公益服务类组织,则通过奖励、委托、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扶持,努力增点扩面。他们还将探索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另外,政府工作即使要进社区,也要尽可能的交与相应的民间组织来承接而不是直接交给居委会。因为这样会大大促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和壮大。[7](p7)南京市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就提高了政府工作进社区的“门槛”,降低了服务进社区的“门槛”,把更多的眼光投向服务居民。

九、注重培养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动力点

和谐社区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育、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固然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人文精神却是和谐社区的灵魂。这些精神应该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基础;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区氛围和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注重以人为本,合理的利益诉求保障;健全、周到、方便的社区服务;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稳定、和谐的社区安全环境、良好的法律意识、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各种矛盾的及时化解、民事纠纷的有效调解;党领导下的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的社区群众民主自治;整洁、恬静的生活环境和舒适、欢乐的人文感受;高水平的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从两年前就开始酝酿以“幸福指数”为指标的社区和谐建设评价体系,这一设想于2006年8月变成现实,诞生了全国首个“和谐社区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从提升居民“十大幸福感”入手,从安宁幸福感、生活幸福感、民主幸福感、成就幸福感、康居幸福感、学习幸福感、友爱幸福感、身心幸福感、亲情幸福感和期望幸福感等10个方面,设置了38个类别47项内容的评价标准,每个标准都有对应量化分值,总分1000分。幸福指数=综合测评值×30%+居民测评值×70%。“和谐社区幸福指数百姓说了算”的“锁金模式”,在“2007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评选中受到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肯定,在最终确定的“推荐案例”中将锁金村街道喻为“和谐社区量化指标的先行者”[3](p20-21)。

十、坚决消除以人为本的几个认识误区,是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提高点

建设和谐社区,要始终凸显以人为本。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消除几个认识误区。一是把“以人为本”当作时髦的标签和口号,光说不做,光喊不炼,没有一点实际的行动,这样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二是对“以人为本”不求深刻理解,不作深入研究。有的从事社区工作的同志不能深刻理解和谐社区建设提出的宏观背景和重大意义,有的同志不能全面把握和谐社区的科学内涵,有的同志搞不清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同志即使有一些了解,了解得也很狭窄、片面,或囫囵吞枣,或管窥蠡测,似是而非,不求甚解。试想,由这些人去组织、指挥、协调、引导、发动和谐社区建设,如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三是急于求成。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追求表面上的轰动效应,追求短期内的所谓政绩,感情用事,幻想一夜之间将社区面貌来一个彻底的大改变,以至于有关社区工作的文件中多次出现诸如“工程式”、“运动式”、“跃进式”等明显急于求成的词语,浮躁、浮夸、“口号化”,明显犯了“急性病”,以至于急于求成、盲目跃进、相互攀比、拔苗助长。

近年来,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以“政府主导为核心、体制创新为突破、服务优化为根本”的改革思路,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与体系构建相结合、科学规划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资源统筹与服务优化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武侯模式”,真正做到了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以人为本。他们实行的“收支两条线”、“零差率”和医疗救助制度,充分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武侯区将2007年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年”,决定将所有社区卫生中心划归政府举办。从今年起,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标准按服务人口数量由每人每年8元调整到每人每年20元,这些经费将主要用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药品让利补贴、惠民助民等政策补助。为彻底切断医患之间的利益联结,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回归公益性。武侯区2006年在玉林和晋阳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即要求社区卫生机构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房屋及设备维修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由财政统一拨款,医务人员收入不再与业务收入挂钩。中心收入不足的部分,由财政补足,结余部分,政府统一调控。2007年2月,武侯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收支两条线”这一全新管理模式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式推行。为杜绝“以药养医”,武侯区2007年3月25日开始启动社区药品“零差率”改革。具体办法是:区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研究制定药品零加价工作方案,鼓励社区使用质优价廉的常用药品,药品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损失的药品差额全部由政府补贴。其程序是:户籍地、居住地均在武侯区区域内的居民,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以户为单位的“就医卡”后,凭证到社区卫生中心看病,就可以享受药品优惠等便民服务。为了对城乡居民、低保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适宜的医疗救助服务,武侯区政府今年出台了《武侯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实施意见》、《武侯区城镇“孤老”和“五保”人员医疗救助服务实施办法》等政策,建立了社保、民政、卫生、各街道办事处相互衔接的完整医疗救助工作体系,并提出具体要求:区民政部门解决大病患者住院的“门槛”费,即患者只付20%;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城镇贫困人群(低保、患六类大病者、低收入人员)提供救助资金。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疾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项目——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取得成功,该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规范化运行,卫生部正将这一标准化模式在全国推广[3](p20-21)。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10-16.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领导决策信息[J].2007(5,23,24,24,24,28,5,32,25).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7-2.

[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李强.中国城市社区与管理体制的变迁.南京市政协“社会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论坛[N].2007.

[7]郑杭生.把公平正义的理念落实到社区制度的方方面面.南京市政协“社会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论坛[N].2007.

 

上一篇: 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兼及几种模式的分析

下一篇: 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兼及几种模式的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