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宣言》中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更新日期:2019-10-30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宣言》中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价值第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分析,充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规律。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伟大发现,一个是剩余价

 
(一)《宣言》中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价值
第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分析,充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规律。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伟大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另一个就是唯物史观的发现,“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而《宣言》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对资产阶级剥削本质进行深刻揭示、批判的经典之作。全面阐发了历史的辩证发展规律:适应于一切社会的历史辩证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法,从而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从历史辩证法的科学立场出发,用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历史推动作用及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揭示了阶级和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必然的灭亡趋势。
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合理性存在并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历史合理性。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不仅是一个受尽苦难值得同情的阶级,而且是一个有着远大发展前途的阶级,他代表了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和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因而历史也就必然赋予了无产阶级埋葬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就越显狭隘,于是就阻碍了生产了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就不得不炸毁这种陈旧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
第二,延续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范式,在辩证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的几年先后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致安年柯夫的信》,这些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形成和逐渐成熟,而《宣言》是马克思最早公开问世系统阐发历史辩证法的经典;列宁曾经指出的:“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 年间写的《共产党宣言》,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此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并没有立即得到全面和系统的阐发,除了这部著作以外,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均以论战性为主,它有着清算本人以外信仰的意义,其中思辨、论战的色彩较浓,因为与对手论战内容和角度的不同,因而无法达到系统严密地阐发。继《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又发表了许多有关历史辩证法的著作,对《宣言》中的历史辩证法做了补充和发展,这些著作主要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马克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而《宣言》在其中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奠定了无产阶级的理想信仰,丰富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辩证法理论。《宣言》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应时代之需而产生的,在当时不仅直接影响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的工人运动,而且它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提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信仰,极大鼓舞了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士气。《宣言》发表到今天为止已经有17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共产主义运动虽经历过曲折,但其前进性的趋势是有目共睹、不可阻挡的。正如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这样写到:“因此, 《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雄辩地说明了《宣言》对工人的影响极其巨大。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马克思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充满着热情和信心,不断对“两个必然”的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进行了补充完善,在19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绝不会”的思想对“两个必然”的思想做了补充,极大地发展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辩证法,这个理论的成熟,也让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我们看待两者关系的时候,既不能相互割裂,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必须全面辩证的看待:坚信“两个必然”必将实现的同时决不能忽略“两个绝不会”的存在,揠苗助长、急躁冒进和迷失偏航、丧失信心是绝对要不得的,《宣言》科学指引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其理论原则和历史辩证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才得以顺利发展,因而《宣言》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及其体现的价值理念也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
(二)历史辩证法的实践价值
首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指南。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宣言》在1988年传入中国,在1920年出现了中文全译本,从此,历史辩证法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播下了火种,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最低和最高纲领的发布,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实现全国顺利解放,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的号角全面吹响,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 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不闪烁着《宣言》的光辉,它所揭示的历史辩证法以其科学理性的光芒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宣言》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养了一批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民,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深受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并在其指导下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视为最终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谱写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实现人民民主的壮丽诗篇,取得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成果,深刻阐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思想特别注重历史辩证法思想的指导,“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成为当下指导“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的科学指南。
其次,是增加生产力总量提高发展质量的行动向导。历史辩证法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揭示,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作为历史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十分重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在《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认为经济力量决定阶级斗争的胜负,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制度的优劣,生产力总量的发展会促进所有制关系的变革。要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上赶超资本主义,就必须要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生产率的劳动产率,提高生产力总量和发展质量。
当前我国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摒弃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和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新阶段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在坚持公有制基础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起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在强调扩大内涵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弃了以前过分追求量的增加的粗放战略。“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就是新时代党中央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供给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最后,是迎接全球化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客观辩证法规律,全球化适应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属于新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本的逻辑就像点燃和助推世界历史进程的点火器和驱动力,以井喷式的速度开辟了世界市场,将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了起来,就像洒落在地上水,只要有利润的存在,便会无孔不入,这也推动了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冲破了民族的、种族的和国家的界限;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分工国际化,当前的现实充分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预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宣言》中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下一篇: 《宣言》中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