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概论课”提升实效性的路径
 
更新日期:2019-11-01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21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基于对本民族文化认识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沉淀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意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基于对本民族文化认识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沉淀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意识,以潜在的方式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生活观念、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概论课作为培养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当代现实国情,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要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共识凝聚、精神状态提振、和谐心理培育的作用。当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内在统一,把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融入概论课教学是提升其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1.优化考评结构,加强教师素质队伍的建设。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突出多样化和多规格性,充分发挥过程性考核的功能,有效激励学生以“知”促“行”。现有的概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打破“教师一元主体,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学生和校园其他教育教学人员共为主体”“课堂教材和生活实践共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多个中心的现代模式,课内课外贯通、认知实践结合的立体化测评结构,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全方位评估、测量。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终结性考评和过程性考评,在注重共性标准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多样化和多规格性,从而在满足学生共同、普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当然,教学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中国优秀传统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相对于强势的西方文化,我们还需要拓展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话语体系等。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应把优秀传统文化当作自己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对其弘扬、传承,让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持,对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深受传统文化浸染走出来的高校青年学生一定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有抱负的胸襟、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各种挑战。
2.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还要依靠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由于传统文化是以“日用而不知”的方式作为社会存在的,用它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有利于接受和认同。
除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和现代的创造性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表述,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忠于信仰、坚定理想、顾全大局、甘于牺牲。邓小平说: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革命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离我们很近,从其萌芽至今只有 100年时间,它以其历史真实性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于前行。我们要把这种红色精神变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概论课”提升实效性的路径

下一篇: 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概论课”提升实效性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