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标准构建原则
 
更新日期:2019-11-13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2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构建应当遵从以下原则:(一)导向、激励、帮助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评价体系自身应当具有科学性,符合专业特点,切合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构建应当遵从以下原则:
(一)导向、激励、帮助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评价体系自身应当具有科学性,符合专业特点,切合师生实际,不可过低或过高,评价内容全面,标准统一,可操作、可量化、可公开,应当与评优、职称评审等经济效益挂钩,以此体现教学评价导向性。教学评价应当能够激发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潜能和创造力,激励评价主体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相关教学研究工作中去,使广大师生向同一个奋斗目标努力。教学评价目的是检查不足,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发展,不是打压整人,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师生的帮助与服务。
(二)教学评价目的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构建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表现,同时对教师课前准备、课后总结、师生交流及教学反思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新教师注重评价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注重评价教师自身能力和知识功底,对所传授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老教师偏重于评价严谨性、前沿性与研究性。评价效果是让教师查找不足,明确工作方向与重点,实现自我提升。
(三)突出评价主体意识,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应当通过全体教师集体讨论,使教师明确教学评价的意义,赢得广大教师支持与合作。构建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并突出同行、教师自身在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四)教学评价方式注重量与质的结合。构建量与质相统一的、实现二者有效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包容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凸显教学评价全面性与发展性的特点,使难于被量化的职业操守、教师师德等评价内容不被忽略;使学生要求、愿望和呼声得到理解和支持,得到重视和满足;使得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更加丰富、多元、实效。
(五)教学评价内容突出教学学术性。构建能够体现教学学术性特征的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沟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的同时,增加对教学的指导与建设的评价,增加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教材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学生学习行为的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增加师生教学活动参与:如参加教学研讨与改革,参加教材征订,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等评价内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标准构建原则

下一篇: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标准构建原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