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校现所用的语文教材是由倪文锦和于黔勋共同主编的《语文》(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只在中职一年级时开设语文课程,中职二年级停开语文课程,三年级时则只开设与语文高考复习相关的内容课程。
(一)教学现状。在《语文》(基础模块)中,选取的中国古典文学包括有小说、诗歌(词)、散文、杂剧等,其中,小说两篇,诗歌(词)六首,散文五篇,杂剧一篇,约占《语文》(基础模块)总篇目的26%,可以说,比例相对偏低。目前,我们的考核目标也只是停留在对学生掌握这些古典文学的知识内容,如背诵情况方面,而并没有深挖掘这些篇目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和意义。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本来也比较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领悟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因此,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过程中,晦涩难懂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的学习显得更为突出。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具体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语文这一学科在中职学校整体的教学中并非显性就业应用型学科,与专业的课程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这就导致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使得课堂的古典文学文化氛围荡然无存。整节课下来,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某些词语的解释,故事的大概情节,而对于作者的生平,文章(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不甚了解,更别谈对文章(诗歌)的内涵的掌握和理解了。这样的语文教学与叶圣陶先生强调的“语文学科应成为每个人能熟练运用的,为生活服务的一种工具学科”的观点显然是不相符合的,就更别谈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中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古典文学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与学的价值取向不尽合理。根据对师生的调查显示,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努力呈现古典文学的价值,但学生对其价值并不认可,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习古典文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没有显著作用;二是教与学的行为方式不够科学,语文教师在古典文学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则更为随意,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三是教与学的意义呈现实效不高,导致教学呈现“教不教、学不学都一样”的现状,甚至厌学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