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敬畏与遵从——传统孝观念的坚守
 
更新日期:2019-11-14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浏览次数:2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大地》记录了王姓大家庭的建设之路,通过对中国农民王龙家庭生活以及人生经历的细腻描绘,折射出封建社会末期以王龙为代表的一代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孝

 

《大地》记录了王姓大家庭的建设之路,通过对中国农民王龙家庭生活以及人生经历的细腻描绘,折射出封建社会末期以王龙为代表的一代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孝观念。王龙及妻子阿兰对王龙父亲所持的态度就是一个传统的旧中国农民典型的恪守孝道的体现。王龙未婚前,多年如一日的侍奉父亲生活起居,从未抱怨。也许最令赛珍珠感动和感慨的是困难时刻毫不迟疑的子孝。由于自然灾害对粮食的破坏,全家人都在饥饿和衰弱中度过,王龙宁愿不管孩子也要先照顾父亲;在去南方逃难这一艰苦而又漫长的路途中王龙也从未想过丢弃病弱的父亲,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至于老人,他比谁活的都好,只要有吃的东西总是先孝敬他,哪怕孩子们没有……即使王龙自己掉下肉来养他也应该吃的”。赛珍珠真实记录了一个中国儿子最为淳朴的孝观念,这种最淳朴的孝已经成为无意识的一种条件反应,让人感动和倍感质朴,当然也有时候让人觉得愚昧,有些愚孝的意味 。开篇王龙娶亲的情节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便是父亲对王龙行为的一系列质疑,他严厉训斥王龙浪费水和茶叶、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埋怨王龙没有及时送水、做饭,却丝毫不见王龙对父亲有任何叛逆或反驳。父亲在黄家随便讨了丫头和他成亲,尽管王龙心里很不高兴,但却对父亲的安排毫无疑议。接亲途中有一处细节更暴露出王龙思想观念上的保守和愚钝:在当时流行剪掉辫子的民国,剃头师傅劝他剪掉辫子,吓得王龙紧忙躲开并大声说道:“没问我爹我可不能把辫子剪掉”。他不曾想过留辫子到底有没有必要,好不好看,只是知道父亲没有准许剪发,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仍然恪守父训,可见遵从父亲对他而言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5]。在作品中王龙的父亲始终呈现出衰弱、腐朽的状态,但这样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旧式农民,在家庭中却拥有着最高的权威和地位,对王龙的一切都有绝对的支配权,这也呈现出传统孝观念僵化愚腐的一面。
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长期观察与思考,赛珍珠既看到了中国家族式的统治建立起的紧密的家庭关系。同时,她也意识到传统家庭伦理中一些不合理因素对家庭成员个人意志、发展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人走向现代化。旧中国的男性受封建礼教熏陶 ,只知道自己要恪守父道 ,却不知怎样和父辈平等交流,这是中国式子孝的遗憾,赛珍珠的认识是很清晰的。于是她通过《大地》中故事情节的具体安排,描绘出这种单向保守的传统孝观念给子辈的人生带来的痛苦与不幸。在父亲的强制包办下,王龙娶了未曾谋面的阿兰,仅仅度过几年安乐生活,这一美满的幻象就被打破。王龙发家后逐渐滋生淫欲,他开始嫌弃阿兰不俊俏的相貌和寒酸的扮相,把妓女荷花买回家做小妾。阿兰为此痛苦不堪,最后因病去世,王龙在悔恨和愧疚中度过余生。王龙婚姻的不幸反映出赛珍珠对子辈在婚姻和生活中盲目顺从长辈的安排,有着强烈的抵触。此外,王龙与儿子们的关系也同样折射出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观念给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王龙在儿子一代身上演变成为压迫者,他按照传统伦理纲常去规范子辈的人生,却因此时常与子辈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小说中没有一处能让读者看到儿子们对他的尊敬与服从,相反,叛逆与对峙却多次出现。赛珍珠以王龙逝去、大家庭瓦解作为父子冲突的结局,实际上暗示了传统孝观念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必将被时代浪潮所推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敬畏与遵从——传统孝观念的坚守

下一篇: 敬畏与遵从——传统孝观念的坚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