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沿视界
构建契合新工科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吴静;刘煊赫;孙兵;1-5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郝卿;陈振兴;薛建航;6-10+15
高校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发展研究——以7所部属高校为例刘娟;项林川;柯昌剑;曾丽;11-15
翻转创新还是传统基础:分班教学的调查研究包晓岚;吴伟荣;16-19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方式探析缑世宇;徐瑞莉;20-23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翻转课堂评价研究杨楠;纪晓丹;24-27
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洋科学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探究于潭;李婷;叶苏文;28-31
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研究张亚峰;32-35
论地方省属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刘伟;36-39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以玉林师范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为例勾玲;卢海啸;蒋德旗;尹丽;曾国芳;曹小华;潘珍燕;白玉静;40-43
高校复合创新人才知识模型和培养模式设计周广澜;费玉莲;潘思蔚;丁玲玲;44-47+52
课题研究
航空发动机适航专业建设杨坤;48-52
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探析王文婷;53-56
残障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朱玉飞;57-60
新工科需要工程协作 实践展示学习能力曹淼龙;杨元健;李强;61-64
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欧凯;杜江;李海明;杨俊江;李晓波;65-68
职前英语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分析的个案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陈丽虹;69-72
博士论坛
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课-教-研-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辛均庚;73-76
弹性力学“金课”建设中解决“三难”问题实践何峰;任天娇;杨松;赵娜;李春林;77-80
工程流体力学课内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展望郭空明;师阳;徐亚兰;81-84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心理援助服务体系的构建赵嘉路;周晨琛;熊明瑞;85-88
个性化研究性教学探讨——以中国民航大学物理教学为例杨芳;孔伟;魏通;周青军;89-92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探索宋泽章;陈冬霞;姜福杰;高岗;白国平;刘成林;93-96
教海探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瑜伽课的实证研究刘丽芳;97-100
多维互动 交叉融合——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王飞;101-104
基于BOPPPS结构的“金课”教学设计初探——以《财务管理学》为例彭颖;105-108
《算法与数据结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滕秀花;109-112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软件类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赵淑君;郭东恩;宋薇;113-116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三维延伸张宏伟;李栋浩;呼青英;117-120+125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高彦;刘永慧;张少茹;杨荔;121-125
教改新论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之初探胡勇;冯力;贾智;126-129
重视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中医学本科教改思考——以医师资格考试发展规划为导向张治楠;谢天丽;黄泳;陈静;朱传武;段新芬;130-133
测绘新时代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康红霞;韦刚;王崴;134-137
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赵春梅;王淑兰;赵小刚;138-141
基于CBI理念的英语类专业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王志平;142-146
能力为导向的兵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谭波;梁玥;严平;孙世岩;曾雅琴;147-150
师资·人才
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杨浪萍;汤俊;151-15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C”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于海艳;赵卫锋;155-158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研究杨大沾;159-162
多方合作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适合于地方高校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张路桥;李飞;王祖俪;吴春旺;王娟;163-166
高校思政
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为例刘迪;王宇;齐昆;167-170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杨鑫;171-174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德育效果提升融合互促路径探索徐凯;175-178
红色资源教育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安顺凤;179-183
高职论坛
高职扩招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究钱书新;184-18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平台的探索谭俊峰;188-192
基于产业学院“双协同”目标驱动育人机制建构研究刘周海;193-196
喜报|《高教学刊》入选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
2
喜讯|《高教学刊》荣膺“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殊荣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