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动态 » 征稿启事 » 正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更新日期:2023-01-03   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浏览次数: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征稿简则《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欢迎以下方面的稿件:
(1)为重大决策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或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前沿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对该学科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有推广价值、思路新颖的技术方法等;
(2)由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科研团队撰稿或组稿的系列研究成果,可作为专题,内容应具备前瞻性,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发展势态、解决热点难点、深化及完善理论体系等。
本刊所设栏目主要有:论文、综述、短文、分学科专题、优秀会议论文选登、特设专栏、会议简讯及行业动态等。对有重大科研价值的论文,将减免版面费并优先发表。
一、 来稿要求
1. 论文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项内容。
2. 作者简介含: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Email。为缩短审稿流程,最好投稿时同时提供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3.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2个字,确需超长表达时,可采用副标题形式。
4. 中文摘要以300~400字为宜,应能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直接阐明文章主旨、所用方法和主要结论,突出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性,排除常识性内容及自我评价的论述,避免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引言中的内容不宜放在摘要中。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收录,可撰写独立于中文摘要的、信息量丰富的英文摘要,语法应正确,符合EI收录期刊的英文书写规范。
5. 关键词以3~8个为宜,为能准确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名词。
6. 引言应简要回顾论文所涉专业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扼要介绍相关研究背景,明确给出本研究的目的、创新点及需解决的问题,交代采用的方法及技术手段等。
7. 结论应对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予以总结,避免出现参考文献中的研究内容,可简单预测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或应用前景等。
8. 参考文献不能篇数太少或文献陈旧,建议多选用反映防灾减灾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献。凡在正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等,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置于引用处右上角。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以脚注方式列于该页下,并在引用处用圆括号右上角码注明序号。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照本刊《著录格式》。
9.图表要求
(1)图、表须有中英文名称和编号,其内容与正文中的编号和论述一致;表格用三线表;单栏图图幅宽不超过16cm,双栏图图幅宽不超过8cm,图幅尺寸最大不超过16cm×23cm。
(2)有坐标系的插图,纵横坐标上均要有刻度、对应的物理量、单位和数据。坐标中物理量名称以及图中释义一般用中文标示。图题字用小五号宋体,图中字一般用6号宋体,也可酌情用7号宋体。
(3)涉及国界的插图须以正式出版的地图为底图绘制,并注底图的出处、比例尺。
(4)插图须保证图内线条光滑、美观,字符及文字清晰。为保证图件质量,投稿时除提交电子文档(一般存为公式可编辑的*.doc格式)外,还须提供Origin、Visio可编辑的原图文件。如用其他软件绘图,可在作图软件中将图导出单个eps、pdf、ppt文件。
(5)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理量符号、专业术语符号等均应加注释义。
10.字体要求
正文用5号宋体双栏排版,具体可参照本刊《投稿模板》。文稿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变量用斜体,矩阵、向量、矢量、集的符号用黑斜体,常量、运算符号及单位等符号用正体。
二、 注意事项
1.本刊只受理网上采编系统投稿,不得一稿多投,稿件不能涉密,文责自负,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即视为退稿。来稿出版后,即赠送本期期刊2本,按本刊规定支付作者稿酬,并按文章页数收取版面费。
2. 请登陆本刊网站 ,进入“作者投稿查稿”进行在线投稿,首次投稿应先注册,按照指示操作;在“投稿说明”一栏里,须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创新点与科学意义等,这一步骤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稿人对稿件的评判和筛选;在“推荐审稿人”一栏中,作者须推荐3位该领域内熟悉本研究内容的专家作为审稿人,也可提交要求主动回避的专家名单,以供编辑部参考。
3. 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由编辑部统一提供数字化复制、汇编、发行、网络传播等信息服务,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上网服务报酬。不同意者,请另投他刊。
4. 稿件审查通过后,即向作者发送著作权转让授权书、稿件处理意见书和修改情况反馈表,作者需将电子修改意见通过采编系统发回编辑部,并从邮局寄回所有作者签名后的著作权转让授权书。如受基金支持,需提供基金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5. 确定录用的稿件由编辑部统一安排发表,期间会联系作者多次返修,在发表前约15日发给作者三校清样稿(pdf格式电子版),作者直接在电子稿上标注修改内容,无原则问题和较大错误,不应有大改动,以免影响版面;清样稿应2日内返回,不得耽误出版流程。
本刊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卫岗3号,江苏省地震局《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 210014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下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相关投稿动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