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民族学与人类学
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冯月季;石刚;1-9
边疆民族地区道路建设与村落社会变迁——基于滇藏线重镇奔子栏村的考察李志农;张辉;10-17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个有机农场的劳动过程研究卢成仁;18-28
法的地方知识与实践:三个民族志案例的比较研究陈晋;29-37
从共有看共生:斐济乡村的共同体实践和文臻;38-4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四重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对《资本论》的解读何玉芳;张晓;46-53
现代性从资本到劳动的原则性转变陈立新;张婷婷;54-60
历史学
陈寅恪与清华“新史学”:教研取向与治史方法辨析袁国友;61-7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技信息传播控制机制探析(1946~1955年)潘迎春;洪玲艳;79-90
宋代城市税收视角下的城乡关系变动研究王浩禹;91-101
国家治理
网络媒介、文化共同体与新型城镇化张苏秋;102-109
基于SFIC模型的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协同治理研究陈小华;110-118
农田水利建设与政党服务整合:以县域为观察视角王敬尧;王承禹;119-129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化路径——基于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扶贫实践耿达;130-139
法学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认定的方法转向与价值回归赵春玉;140-149
语言学
从生成到还原——结构语言学发现程序的重新评价陈保亚;鲁方昕;150-157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
模式转换与创新: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张琳;158-164
培育国家公民:黑格尔“客观精神”中的教化及其作用邱安琪;165-172
第三届民族史青年学者研习营综述农颖;高雪峰;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