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特约专稿
论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演化胡序威;1-4
未来城市研究进展评述武廷海;宫鹏;郑伊辰;龙瀛;孙宏斌;王建强;王鹏;王书肖;杨军;陈宇琳;郝璐;梁思思;王辉;袁琳;赵亮;5-27
学术文章
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的规划方法与实践王法辉;戴特奇;28-40
新数据环境下控规科学编制与实施优化方法探索王腾;崔博庶;张云金;茅明睿;41-56
基于土地利用—交通—能源集成模型的城市交通低碳发展路径:以常州市为例张润森;张峻屹;吴文超;姜影;57-73
面向城市微气候系统的性能驱动多目标数字化设计方法巫溢涵;詹庆明;74-86
结合大数据的居民通勤仿真研究:一个智能体模型的规划应用尝试吴昊;刘凌波;彭正洪;余洋;87-101
多样性视角下城市基本公服设施空间配置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刘合林;郑天铭;王珺;谭雅文;102-117
三维街道界面密度分析:基于行人视角的街道界面三维评价指标探索牛强;杨超;汤曦;王盼;陈静仪;118-131
基于城市网络联系的长三角城市群COVID-19疫情空间扩散及其管控研究张一鸣;甄峰;132-150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PM2.5浓度的空间关联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杨宇;肖映辉;詹庆明;杨晨;151-164
澳大利亚城乡用地分类标准及比较研究朱杰;高煜;安德丽安·基恩;165-182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京津冀国土空间的增长与收缩格局分析吴康;王曼;183-199
“城市人”视角下国土空间“三线”管制方法探索魏伟;刘畅;200-216
核心城市引力作用与土地扩张耦合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李帆;李效顺;魏旭晨;蒋冬梅;217-230
新人名篇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与社会影响:以广州“湖北村”为例刘晔;李志刚;刘于琪;陈宏胜;234-250+231-233
主编导读5-9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征稿简则251-252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征订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