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云”平台建设研究孙万代;蔡威;杨柏松;1-5
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责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旨归徐文雅;杨亚庚;6-9
哲学研究
《孟子》“罔民”新探李澄;10-14+19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原因及当代启示杨雨阳;门艳玲;15-19
政治学研究
从抗疫实践看中国制度优势杨芷郁;20-22+39
对“一带一路”建设两种理解偏差的反思与纠正仲昭曦;23-25
法学研究
新时代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压力和阻力李小立;26-30
网络交易平台侵权归责认定刍议赵雪;31-34
长租公寓经营模式及法律问题探析孙浩;35-39
经济学研究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曹均学;代文姣;40-46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大湾区内地九市为例郭璇瑄;47-51+60
历史学研究
明朝东亚地缘政治思想及其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的体现刘喜涛;宋明哲;52-55
清朝奏折制度运作的话语视角分析孙千惠;56-60
蔡世远成就一代名师的客观原因及启示意义杨娟娟;林妍萍;61-64
1948年东北国统区的蚜虫灾害处置张智丹;65-70
吉林省农事祭祀的文化属性和当代价值王雪;71-74
语言学研究
多任务处理模式下韩汉同传精力分配失衡原因及应对策略李正实;刘汉萍;75-78
中国特色政经词汇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考量王倩;79-82
俄语简单句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刍议周晓亮;83-8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意象的审美再现——以乔丹·贝克为例仝月春;88-92
文学研究
题材为经,作品为纬——沈文凡先生《通赏中国历代词》评述马大勇;林婉心;93-97
方以智早期复古诗学观与晚明诗学思潮——以《博依集》为中心的考察陈光浩;98-103
左联女作家关露的抗战声音石蕾;刘钊;104-108
论八零后小说家双雪涛的虚构理想武兆雨;宁浩宇;109-112
教育理论研究
主题研修系统概说李元昌;张德利;党书坡;113-116
关于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李素杰;117-121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形式探析宋国庆;122-124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探索张孝义;杨印生;魏思琳;125-127
CDIO理念下档案管理学课程改革探究李洋;128-130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研究李晔晔;131-13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研究郭琳;134-136
产教融合背景下广告媒介人才需求及高校培养策略顾远萍;137-141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理性辨识宁敏;戴惠;142-145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途径姜燕;146-148
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研究周彩萍;王涛;149-152
团体音乐治疗对初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毕竞文;153-158
教学实践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创新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为例杨影;159-163
大学英语听说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要点张玉双;164-167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研究马岩;168-170
大学语文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研究邢馨月;王延东;171-173
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刘若冲;李慧娟;174-17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践路径柳旭;178-180
政府主导的中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究吴暇;181-183
基于“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王杨;侯伟新;刘婧月;184-186
文化与传播研究
从兽面纹看先秦文化演变——以玉器、青铜器为例李晓莉;187-189
宋徽宗书画作品蕴含的道教思想和极简美学意识刘利凤;190-192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视域下长春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探析塔丽婷;193-195
学术期刊与学术传播刘劭睿;196-20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年总目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