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与现实启示朱锡斌;岳松君;5-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家风建设的现实逻辑及实践指向王文;11-14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五个历史关节点的回顾与分析郑胜男;15-1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的科学自立与自强刘旭;18-20
新时代西北地区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任栋栋;21-23
党史党建研究
新时代高校党支部“12345”组织体系构建研究于敬岩;24-27
新时代党建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探究王丽晖;28-3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姚桂林;张宗芳;31-34
论东北抗联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于春梅;朱泽启;王春梅;35-37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韩贤胜;李雅兴;38-4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探究常叔杰;42-45
“互联网+”视域下“网红”效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石筠;46-48
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及生成逻辑肖军;49-52
新时代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路径探析王滢;53-55
哲学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陈唯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洪汪洋;张三萍;56-60
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解读——以《单向度的人》为研究视域耿延祥;61-63
弗洛姆人道主义自由观对“异化”的运用李国屏;64-66
莞香文化的价值哲学研究任立华;67-69
政治学研究
整体协同、数字赋能、自觉有为: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丽水探索——基于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研究阙立峻;70-73
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家精神传承张源原;74-76
经济学研究
人工智能领域“民转军”案例研究与可行性分析——基于军民融合视角陈晓楠;胡建敏;陈爱玲;77-80
社交化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多案例的分析研究王元芳;戴勇;81-83
史学研究
试论“梨园屯教案”中的乡绅刘安洪;84-86
浅析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战争记忆特征薛宇欣;李梦文;87-89
语言学研究
简明英语视角下领导人讲话翻译策略研究刘天鹤;90-93
国际化视域下高校世界史教学“双语”模式探微常乐;于宁宁;吴丽华;94-98
中俄网络流行语对比分析王君;葛欣;韩欣彤;王嘉伟;刘芳;99-101
法学研究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问题徐建伟;李娜;102-104
法治文化认同机理与路径展望刘增辉;曾汉君;105-10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农牧民法律意识培育研究李明琼;武生荣;109-112
文化发展研究
文化遗产学视角下齐齐哈尔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黄志强;贾晓娜;113-116
中国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讨仲晨星;胡雅迪;刘鹏;117-119
民俗体育参与特色小镇开发的内在关联研究——以客家香火龙为例刘春青;120-123
空间隐喻视角下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为例王灵玲;124-126
教育学研究
高校构建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策略研究陈菁媚;127-129
谈中俄合作办学的前景和发展路径王宇晨;130-132
实战化教学改革引领下公安院校公安管理学专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四川警察学院公安管理学专业为例朱林兵;范志权;133-135
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区域幼儿园主题绘本创编研究赵晶;136-138
廉洁教育的涵义、内容与意义胡新霞;139-141
民办高等院校职员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张舒雯;142-144
高校行政人员师德建设研究李军刚;李飞跃;145-147
互联网时代德育现代转向新路径探索马宇飞;148-150
新时代大学生虚拟交往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彭伟;廖阔;151-153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共生教学理念研究高斯扬;林晓艳;154-157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涂畅;158-161
宽容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及生成逻辑王红涛;张好徽;162-165
新时代提高党校教学实效性的路径研究——以现场教学模式为中心丘丽红;166-168
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培育向度黄志兴;169-173
选文分类教学实施研究盖立坤;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