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原创平台
千年的回眸章宝平;沈林霞;1
非遗研究
“非遗”女性传承人研究的问题和反思王烜;2-3
群文论坛
乡村艺术扶贫人才培养研究牛明会;潘秀昀;马瑞;柴维;4-5
浅析现代文化馆人才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唐昀;6-7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文化扶贫路径分析吕艳红;8-9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略阐述陈俊喜;10-11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意义及推进策略研究金晶;12-13
公共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王丽华;薛鑫卉;14-15+21
文艺评论
从《龙朱》中论沈从文的爱的哲学——孤独的狮子臣服在初生牛犊的眼睛里贺思宇;16-17
意识流手法对《最蓝的眼睛》颜色构建的作用张志傲;裴爱民;18-21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水母娘娘的传说研究杨鹰;22-23
浅析北海市民族音乐在节庆活动中的应用胡晓玲;24-25
文博论坛
浅探文化教育活动在群众中的开展——以馆藏五十年代宣传画为例梁丽;26-27
美术与设计
“知性”的直觉与自信——中国现代意象油画隐含仿像线造型的个性化执中书写与平衡表达吴珂;28-38
对李邕书法史的地位思考唐立;39-40
由“宴饮图”管窥唐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生活谭天奕;41-42
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阐述赵岸达;43-44
绘本故事创作的主体形象形态设计与分析孙建昊;单婉琪;45-46
论色彩的表现(系列)之蓝色、绿色、橙色和紫色李晨;47-48
浅谈淮剧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应用策略征敏;49-50
探析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翁泽华;51-52
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的意境创意设计沈莹洁;53-54
“材质化图形”实验——图形语言的“多感官”信息传达研究李达林;55-56
道家思想在现代香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初探陈亚翔;周锦怡;刘显波;57-58
基于用户体验的短视频APP设计分析郑亚;59-60+71
设计美学视角下徽派传统民居建筑的砖雕艺术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赵学强;胡贞贞;任鑫鑫;61-62
日本生态题材绘本的内容与艺术风格研究梁徵琳;63-65
基于西文与日文字体分类视角下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研究刘畅;66-68
基于河南豫剧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朱子帆;蔡识博;夏天成;69-71
基于比例协调关系对纪念性空间的研究与分析——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向伊琳;唐俊成;林玫伶;72-73
艺术设计类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创作方法探析杨逸菲;74-75
浅析智能产品设计发展趋势——以智能坐便器为例郑依;76-77
雕塑的形态化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分析刘佳欣;78-79
浅谈三维动画中的柔性布料赵雪;80-81
电子舞曲的视觉图形转化探索——以Future House为例郭一智;82-83
地域性博物馆概念设计研究潘飞;杨珊;白益双;84-85
音乐理论
关于铜管乐演奏基础训练的思考马金龙;86-87
流行声乐演唱技巧在音乐剧作品中的运用赵媛媛;88-89
探讨浪漫派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潘乐;90-91
新编《燕燕做媒》的作品分析兰若男;92-93
中国社会环境下的记谱法邢晨微;94-97
“明亮”风格的夜曲——普朗克《C大调》夜曲分析比较王霞;程艺迪;98-99
爵士小号的演奏技巧杨泽雨;100-101
蜀地本土“金属乐”发展现状研究——以“暮色绽放”乐队为例毛永青;102-103
舞蹈研究
浅析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王芳;104-105
信阳民间舞蹈发展概述王一扬;106-108
戴爱莲舞蹈作品《荷花舞》分析吕秋月;109-110
浅析西方现当代舞蹈与东方元素融合体现的研究鲍恩剑;111-112
泾川仙鹤舞的传承与发展策略魏毅林;113-114
舞蹈艺术
“反戏剧”的戏剧——也说《等待戈多》黄梓灵;115-117+108
关于锡剧表演艺术魅力的探索房美华;118-119
影视传媒
短视频时代Vlog的价值与创新的相关分析郝伟光;120-121
多重叙事与读者思维——论电影《时时刻刻》对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双重突围刘翼如;122-124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综艺节目编排策略影响李儒千;125-126
浅析融媒体背景下文艺晚会主持人的控场能力魏博伦;127-128
论《守望者》中的文化暴力刘洋风;129-130
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创作特点分析李林;131-132
影视场景设计文化的体现周书敏;133-135
关于电影《教父》的符号学批评李欣;136-137
浅谈电影《1917》“一镜到底”的美学特征吴莎;138-139
《耳光》:印度女性的身份建构崔梦远;140-142
归化和异化视角下《尼罗河上的惨案》配音与字幕版的比较研究刘晶晶;143-144
浅析美食类短视频创作的转型——以自媒体李子柒为例圣珊珊;曹昊;145-146
语文与写作研究
关于浙南方言蛮话生存状态的研究倪可可;王之翔;郑涵译;黄凌伶;沈梦;黄文娴;147-149+152
浅析乌拉别克·米那提汗阿肯的以n结尾的押韵句帕提曼·比都拉;150-152
基于及物性理论的“来了客人”类主体准宾语考察王倩;153-154
文史哲研究
工夫与境界——论孟子心性之学倪福东;155-158
图书馆论坛
百姓书房——百姓精神的“按摩区”黄种发;159-160
文化教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广告学专业实训中的探索与研究杨莉莎;161-162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房奕;孙燕;163-164
船舶内舾装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满意;丁海昕;165-166
基于“互联网+”的校企合作“带薪实习——就业”模式构建研究周友良;徐珍红;高秀芳;167-168+158
四新高等教育创新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培育与构建的分析柯美霞;169-170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探析逄彩芸;171-172
大数据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的路径选择刘成荣;173-174
教育要唤起“饥饿感”郏淑娟;175-176
浅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郑霞;177-178
试论郑观应的教育改良思想莫蕤;179-180+183
以信息技术推动高中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手段研究罗柏林;李毅宏;181-183
《车尔尼599》在中职幼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刘洪波;184-185
跨学科合作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以《广告视觉表现》教学改革为例邹宇灵;186-187
试谈提升舞蹈表演能力的教学路径——以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张占敏;188-189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基于师范专业认证与国考背景下的思考宋慧;190-191
少数民族地区影视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调研现状为例赵金波;192-193
“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开展探析李蕊;194-195
宫六朝美术教育观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研究赵英辉;郝伟乐;李福成;196-197
艺术扶贫——大学生参与新农村美育建设创新性研究方蓓;崔伟;198-199
设计思维培养的四个着力点——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蒋可炘;200-201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宋婷婷;202-203
包装工程专业素描教学与改革探究姜建勋;204-206
基于“情境实现”式教学的AutoCAD制图课程探索陈国兴;陈静敏;陈春娱;207-209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调查与研究——以蓬溪县新星乡小学为例黄依林;210-211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photoshop教学实践方式探索董羽;212-213
运用翻转课堂,构建室内设计活力课堂周莹;214-215
文化综合
怡情·治生·名望——项元汴的艺术鉴藏动机朱光耀;陈科;216-217
高校智慧型乐器博物馆的创新与建构——以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馆为例周阳;218-221
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和地理流动特征张悦;陈进;222-2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营造自由的国度——以《论语》“自由观”为视角刘爱菊;225-226
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钱灿;227-228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画作品
《残荷听雨》李银雄;233
苏泉州作品苏泉州;233
商峰作品商峰;2
陈娜娜作品陈娜娜;229
医者仁心·恩德如山李晓敏;230
刘志红作品刘志红;231
刘昌禾作品刘昌禾;232
赵媛媛作品赵媛媛;234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余曼;235
魏加琛作品魏加琛;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