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非遗研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调查研究郭珊敏;1-3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小鸟天堂大门设计》唐文婷;2
《大雾天》钟霖;2
《小狗哈士奇》张腾达;2
《夜幕》曾秋雨;2
《竹》招绮雯;2
《时光》梁海桐;2
群文论坛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张巍韡;4-5
突破发展瓶颈,创新服务机制——文化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叶昕;6-7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
雕塑《沐》王嘉文;5
雕塑《贝雷帽少女》辛明明;5
油画《盛夏》白昌龙;5
油画《光影·滨城》系列之四夏正;5
陶艺《流金岁月》王嘉琳;5
油画《中东铁路博物馆游记》赵云峰;5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作品
手绘作品《Spring》李颖;8
文创产品《山悬》王芯蕊;8
平面设计《岳麓同行—大学城文旅地图》张宇帆;8
速写《人物写生》张方知;8
公共产品设计《未来公交车站台》邱佰惠;8
产品创意设计《陶瓷柠檬榨汁器》鄢婷;8
文艺评论
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朱一凡;8-9
浅谈文学理论——以《麦克白》为例赵凯杨;10-11
万物有灵且美:《文心雕龙》批评话语的“动物转向”杨紫童;12-13
《天黑前的夏天》的女性异化师姝慧;任冰;14-15
唐传奇与宋话本女性形象分析梁利玲;16-17
“影子、浪漫诗和狗”:论库切《耻》中的物质施事能力钟道贤;18-20
浅析《茶馆》中隐喻的现实性彭盼;21-22
自由与爱:《亚当夏娃日记》对《创世纪》的主题戏仿曹云;23-24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泸州古蔺花灯音乐特色分析付莉;25-26
美术与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服务设计——以“灶王爷传说”为例陈嫒琳;27-28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应用魏振;29-30
浅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规划建设的创新路径申子嫣;冯祖光;31-32
产业戏剧中景观艺术的探索之路张恬;33-34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陈欢;35-36
试论中端品牌橱窗设计中的矫饰化表现杜梦瑶;37-38
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设计——以敦煌莫高窟第96窟为例贾梦婕;杨振和;39-40
石雕艺术发展变革和历程探讨郭振江;41-42
现代汉服:在视觉文化实践中走出自信蒲薇;43-44
“武汉杖头木偶”造型的传承与创新谢思宇;关洪;45-46
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探究兰州民宿设计甄敏;47-48
三星堆纹样异化性美学特色探寻朱熙;黄清穗;49-50
角色的复活——惠特拉奇插画作品探析司纪中;毛联瑞;51-52
数字化背景下广州灰塑的文创设计方法研究薛茹月;53-54
敦煌壁画艺术的礼仪功能探究徐爱华;55-56
广州榄雕工艺特征初探侯兆丰;57-58
可成长型多变化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张晶;59-60
“好地方”背景下宜居社区人文视觉形象的构建途径研究——以扬州蝶湖社区为例袁菡瑶;61-62
从《历代名画记》看 “名画”内涵李琳;63-64
南阳烙画的民族性探析卢合语;65-66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视角下的洛阳老字号卢旭珂;唐昌乔;67-68
数字媒体技术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展览中的应用黎乐;69-70
由山水写生体悟主观性再造写生林昰君;71-72
云南鹤庆瓦猫工艺研究李梦倩;陈染霖;张景;73-74
音乐理论
安东·威伯恩《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六首小曲》(Op.9,No.3)音高组织研究冯慧;75-76
扬琴作品《圈》中的回旋性思维探析李可威;77-78
音乐音色和感知的关系:对音乐音色的感知苏夕雯;79-80
任清芝古筝艺术研究刘燕;81-82
试论中国古典音乐及其推广的价值郑佳瑶;83-84
网络古风音乐文化功能评析王操;85-86+89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艺术特色与演奏分析刘瑞琛;87-89
卢梭音乐观重探:从其音乐活动轨迹出发朱泓桥;90-91
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及其奏鸣曲在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马蕴哲;92-93
戈特沙尔克《曼彻加》Op.38中的西班牙风格与演奏分析王家宁;94-95
钢琴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培养及训练何佳莹;96-97
小提琴演奏者视奏意识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分析耿磊;98-99
舞蹈研究
论古典舞《雨花石的等待》当代审美创新徐熳;肖智;100-101
浅析南岭民族走廊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瑶族舞蹈——以“粤、湘、桂”为例谭迪瑞;102-103
红色题材舞蹈作品创作“景观”思议——以《我的刘老庄》为例仲磊;104-105
舞台艺术
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舒朵朵;106-107
马蒂娜·马朱克《生的代价》的残障叙事吴晓;108-110
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李格;111-112
摄影艺术
对湿版摄影的技术史及本土当代探索的思考吴笑然;周婷;113-114+171
影视传媒
从《山海情》看主旋律电视剧的突破与创新王雪萍;115-116
从日本文化海外宣传片看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以“Begin Japanology”为例符婕;117-118
论电影《南海十三郎》的编剧技巧李洲;119-120
语言与写作研究
傅雷“神似论”角度下的海外游戏中文译名的翻译研究王德龙;董银燕;123-124
功能对等理论下《三寸金莲》方言词的英译研究马煜萱;李凤萍;125-126+129
接受美学视角下Coco字幕汉译中的译者能动性徐巧红;王进祥;127-129
目的论下《唐探3》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章小婷;王进祥;130-131
汉日虚拟位移表达认知对比研究——以延伸型虚拟位移表达为中心周虹竹;132-134
双关语在英语幽默故事中的语用功能赵巧红;135-137
文化视域下汉语农业谚语的英译马金玉;王进祥;138-139
汉韩同形词在韩国留学生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蒋宸;140-141
《动物庄园》中权力的隐喻映射分析许心悦;许蔚;142-143
《南方与北方》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商思佳;144-145
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看《美女与野兽》字幕曹欣;146-147
浅析交替传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潘美琪;148-149
文史哲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关系浅析任慧婷;150-151
宋明时期赵普历史形象的演变王详;152-153+156
嘉靖朝的青词与道教桑龙震;154-156
文化教育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融入敦煌舞风格的教学研究李亚栋;157-158
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体系现状及优化研究侯洁;159-160
即兴舞蹈对大学现代舞教学的意义探讨王梦姣;161-162
美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实践研究——以红色话剧《初心》为例李佳;163-164
师资力量流动视角下高校与中小学美育课堂联动教育徐滢珺;165-166
线上教与学的时间轴因素研究与探索实践——以《创意基础》课为例江红梅;167-168
大学生在家庭事务决策中的影响力研究——以新冠肺炎流行期为中心谢敏敏;丁玲琪;谭妮;杜心艺;吴艾珈;169-171
视唱练耳在二胡教学中的运用葛维;172-173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经验的呈现与启发——评《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程熠;174-175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学科联动教学法苏艺;176-177
科学+艺术:高校美育“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路径研究王钰淇;178-179
国考背景下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张燕萍;180-181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郑京;182-183
小学二胡社团课程化建设探讨——以北京市龙泉小学为例叶静;卜晓妹;184-185
陶艺课堂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性问题研究——以《现代陶艺》课程教学为例张宝青;186-187
高职院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张加涨;沈晨冲;188-189
钢琴伴奏在古典舞基础训练课堂上的现状探究李怡雯;190-191
黎族音乐文化在海南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对策研究李秋萍;192-193
传统音乐进高校的实践性教学研究龚永红;194-195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高康康;196-197
乐队指挥法教学与研究刘明;198-200
浅谈美术素养对简笔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曹辰;201-202
浅谈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苏楠;203-204
高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与路径王春燕;205-206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美术鉴赏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听障生为例田蕾;207-208
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创新及实现姜玮;209-210
文化综合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先秦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马天贝;欧阳沁文;211-21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多维解读代真;213-214
麻九畴《邓州重阳观》初探雷丹丹;215-216
伊壁鸠鲁“幸福观”的逻辑生成及现代反思刘冠民;潘婵;217-218
道德:艺术之魂郑乔一;219-221
超级英雄:一种英雄形象的后现代式呈现魏雅琳;222-224
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涵及制度机制研究王军利;孟贵成;225-226
艺术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牛明会;贾文广;李相萱;227-228
杨智作品——《花影》(水彩)杨智;3
喻天柱作品喻天柱;4
李静雕塑作品李静;6
国画写意 《幽谷清音》肖金莹;7
国画写意 临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吴村禹;7
国画写意 临曾进山水画刘莉;7
《清凉一夏》系列作品莫娴;9
龙茂文作品-若尔盖草原龙茂文;10
杨芳摄影作品杨芳;11-12
《山市》互动古文APP设计王禧燕;229
“城市印象”插画及衍生品设计梁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