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化遗产
湘西土家织锦开发与创新路径研究吴昕昕;6-9
国家级非遗马尾绣的媒介传播与保护喻爽;张雷;喻盛莲;10-13
探究评话艺术传承与发展陈燕彬;14-17
河北非遗活态传承的思路及对策研究路瑞红;18-21
音乐地理学视角下常宁瑶族民歌文化的形成路径方正;王亮;22-25
文化产业
基于RMP分析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叶瑞玲;26-30
论中华传统美学资源赋能文化产业的实践——以《只此青绿》为例温雅;31-36
传媒文化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动力机制分析田静;37-40
国际传播力建设背景下儒家文化外宣的实现路径研究王倩;41-44
大众文化视域下中国古代小说短视频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以《聊斋志异》为例陈昊;45-48
文化观察
国企党委如何在信访工作中发挥“把、管、促”作用张秋黎;49-55
精神生产视角下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王龙;56-60
国内外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探讨及经验启示孔少华;朱红艳;61-64
“文化+”工程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路径研究韩雪梅;65-68
从乡土中国符号印记到旅游资源保护实践吴海彬;69-72
文学评论
无形的枷锁——《祝福》中的族群文化解读欧青云;73-76
“中国学派”与杨周翰的比较文学观:从《比较文学:界限、“中国学派”、危机和前途》谈起丁晓庆;77-80
骆驼、马与贝都因人——基于象征人类学视角下的历史考察任敏;81-84
浅谈莫言作品中的母亲艺术形象卫世平;85-89
基于现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分析——以唐七公子为例高巧缇;90-93
《谁偷了我的粉兔子》——关于故乡与童年的诗意表达闫莹;94-97
素素散文创作与大连城市文明的嬗变刘丹;98-101
《抒情时代》的现代性乡愁与文化反思杨欣悦;102-105
伟大代码视域下《老虎》与《鹰》的文化意象审美研究孟庆梅;106-109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从《狂人日记》到《酒国》研究王宇娟;110-113
启蒙与救亡视域下的蹇先艾文学创作研究肖银珠;114-117
从“文人相轻”和“惺惺相惜”看文人的双重身份张欣雅;118-121
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生态及标准探寻葛媛媛;122-125
儿童文学作品的氛围营构与叙事策略——以汤素兰《阁楼精灵》为例赵丽君;126-129
文化哲学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论建构王铭镜;130-13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感性确定性探析涂青;134-137
法律文化
关于笔迹形成时间鉴定司法实务问题的探讨汪宁;138-141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职院校档案法治化实现路径探究彭爽;142-145
网络短视频的可版权性分析霍铭;146-149
高校信息公开中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谢伟坛;150-153
研究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语言测试研究综述侯炳楠;154-157
女书海外传播调查(1983—2022)胡永晖;张珂;158-161
文化与教育
探究智慧图书馆透明数据的管理模式及有效措施李爽;162-165
文化自信视角下音乐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研究——以闽东音乐风光片《山海的交响》为例连宇;166-169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木兰文化为例赵钒妤;170-173
语言与文化
叙事学视角下《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翻译策略研究陈少丹;174-177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热词的英译现状及对策王冠群;178-181
主题展开与话语标记周涵;杜静波;182-185
浅析地域方言——以沈阳方言为例吴姗姗;186-188
从文化转向角度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李玲;189-192
网络语言变异及相关政策研究吕小满;193-196
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冯晓霞;197-200
文史论苑
孔门先贤燕伋籍贯考辨范莎;201-205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重探《诗经·宛丘》诗旨陈健;206-209
从“六十花甲子”墓葬形制追溯《弃老国缘》的历史影响王瞳;210-213
书法重心与平衡关系探赜——以《张猛龙碑》为例孔慧婷;李朝阳;214-217
荀子“诗”论思想特点探析商瑞月;218-221
《吕氏春秋》中“以乐劝政”思想探赜李知晓;222-225
《红楼梦》的动物意象及其叙事功能——以黛玉、宝钗、湘云为例唐新宇;226-229
老子姓氏研究述评郭静雯;230-233
解读李清照诗词考察其情感历程贾衍锟;于湘泳;234-237
明、清时期直隶武状元时空分布研究纪依薇;238-241
文化纵横
焦竑经世思想及其意义的再检讨杨敏;242-247
陈序经文化观视角下的社会史阐释——以近代疍民的研究为例王赣华;李惠康;248-251
李霁野诗歌译作和创作的美学对话司念;252-255
稿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