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名家研究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的叙事风格比较研究田梦迪;齐雪艳;祁晓冰;3-5
试用“六观法”评析余华的《文城》翟文辉;6-9
经典新读
叙事视角下“扬黛抑钗”现象产生原因探究李娟;10-13
反抗与依存:女性主义视野下《太平广记》中的女仙故事解读高慧琳;14-17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赛马、打猎情节的作用王力军;18-20
从《永别了,武器》看男性气质的衰落李史明睿;21-23
理论新见
基于女性形象的英美文学作品女性意识分析刘美丽;24-26
论“事实的诗意”与文学真实朱珠;27-29
打造“文艺新军”——论20世纪50年代天津工人作者的培养机制林渭钧;30-32
作品赏析
深渊之上,悖论生存——评安德列耶夫长篇小说《撒旦日记》苗智越;33-39
《丝之谜》的多重叙述话语与历史建构何书英;40-43
《紫颜色》的浪漫主义解读邹霞;44-46
《死亡与少女》: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景观社会卢国艳;47-50
论《黄河东流去》中的灾难叙事胡蝶;51-53
压抑与挣脱——女性主义视域下解读张洁小说《无字》王晓晨;54-56
论威廉·吉布森“蔓生三部曲”中的变换式内聚焦钟诗微;57-59
从鲍恩家庭系统理论解读《推销员之死》中比夫的自我分化张学青;60-63
创伤与治疗——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龚娜;64-66
生态女性主义下的身份建构——以《天黑前的夏天》里凯特为例徐婷;谢志超;67-69
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恩惠》的伦理关系研究殷娇;70-73
诗词品鉴
论郑小琼诗歌中的“非虚构叙事”徐磊;74-76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高适边塞诗李娜;77-79
从郑思肖题画诗看宋元之际士子的人生困境侯佳宁;80-82
文化传播
《史记》中的“小人物”形象及形成原因探析张清清;83-85
《寄生虫》:“阶级关系”下的叙事原动力李赫;石林;86-89
新主流影视:作为泛娱乐时代的大众精神需求与重构司长强;楚腾辉;90-93
网络缩写体的生成传播机制探究陈梦琦;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