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研究聚焦
干欄木构——一种自适应与拓扑再生的建筑遗产张彤;徐涵;王川;1-8
从北席南来到干栏木构:张良皋《中国席居制度溯源提问录》及学术笔谈探读汤诗旷;李晓峰;张点;9-21
效率何为?——抗战大后方建筑设计化用传统木构之思朱镇宇;李海清;余经伟;22-36
清水江中下游窨子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展玥;王红军;焦梦婕;37-47
武陵新风土十问——基于传统聚落活化的新旧共生设计李保峰;张晓春;48-56
理论与历史
乔万诺尼城市保护理论与实践溯源程晓梅;张松;58-64
灯塔记忆:探析香港横澜岛灯塔建筑群薛求理;顾艳秋;景祥祜 ;王玮乐;65-75
中银胶囊大厦遗产的存续与活用:一场持续的新陈代谢运动钱晨;余梓梁;76-87
追问密斯奖中的“再-”——一种基于奖项案例库视角的研究高长军;李翔宁;邱嘉玥;88-100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翼角建造探析唐艺窈;童乔慧;尚伟;101-108
清代扬州贺氏东园研究施袁顺;许浩;109-117
遗产图说_沃菲尔德风土图记ⅩⅩⅨ
在先锋与风土之间:近代上海的市政建筑闻增鑫;张晓春;段德生;朱亚云;119-133+118
案例解析
非遗产的“遗产化”——再读边园潘玥;134-143
转变的艺术:布拉格曾格尔变电站的保护与再生蒲仪军;埃兰·诺依曼·菲仕乐;144-155
凡是过往,皆是序曲——上海市济宁路18号梅林正广和总部大楼接续性改造设计奚凤新;宗轩;156-164
《建筑遗产》投稿须知57
简讯黄斐然 ;王瑞坤;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