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社会观察
法律援助律师有效辩护:标准与路径孙飘扬;1-5
“异宠”类野生动物犯罪成因及治理对策张方建;6-9
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与协商性司法理念的互动郑雨;10-12
论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实现路径张金航;13-15
独立董事差异化勤勉义务认定标准崔浩;16-18
主观公权利与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的适用分析张欣煜;19-21
公职人员道德监督立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张浩锴;22-24
检察公益诉讼下未成年人保护的调查研究李淑萍;25-27
高空抛物罪的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陈彦桢;28-30
对清末法律移植的思考与反思——以刑律修订为视角何新超;31-33
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李凤巧;姚元立;李晓霞;34-36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调研与思考——以A省为例张军威;37-39
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的认定研究余小龙;40-42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值班律师有效法律帮助问题研究岳文皓;43-45
行政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司法适用调查与思考——以G省为个案洪扬;46-48
刑事诉讼中大数据证据法律地位及审查判断调查研究袁志恒;49-51
探索研究
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路安远;52-55
论毛泽东军队人民性思想的三重内涵及其当代意义王利阳;56-58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逻辑分析崔巍;59-61
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张榕;姚剑平;62-64
中共在川陕苏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侯梅玲;65-67
新时代党内法规协同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王思宇;68-70
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叶婷;71-73
社会治理角度下的社区矫正协同治理耿堃;74-7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孙孟媛;77-79
对黑格尔自由理念在伦理实体中进行消极与积极转变的研究——以《法哲学原理》为研究范本张俊伟;80-82
萨特与马克思实践观及异化观比较徐尧健;83-8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杜晗葳;86-88
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治理探索与创新赵雯雯;任钰;89-9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翁倩玉;92-94
正确政绩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吉永峰;颜雅杰;95-97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李文萱;98-100
“大思政”视阈下搭建地方高校附属医院人才引育共同体的逻辑进路刘冰莹;101-103
文教艺术
从《全梁文》管窥士人笔触下的南梁兴衰张欣然;104-108
简析军校政治理论教学的鲜明特性彭克慧;109-111
刍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张凯超;112-114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融入高校劳动教育教改实践研究徐晓东;李睿;陈艳萍;宋贤明;115-117
工匠精神引领听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周泽辉;118-120
文化认同视角下黄河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吴芍洁;121-123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背景下西部高校干部挂职研究罗荣悦;124-126
双减政策下助力“家校社”协同教育调查——以山东四市中小学为例刘兆坤;127-129
探析远程教育形式推进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途径焦莉红;白格拉;斯仁图雅;金丽;呼和格日勒;130-132
高校教育阶段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分析武俊紫;133-1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指向谭小靖;戴程;136-138
山西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口号为例侯帅丽;139-14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孙惠娟;142-144
以荣誉体系建设为抓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育人实效研究刘辰;张露霞;145-147
浅谈红色经典戏剧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叶小宁;吴南准;148-150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吴页巍;151-153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刘念;154-156
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分享”高靖;殷林飞;赵燕;157-159
论OECD国际税收规则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胡慧玲;160-162
长租公寓承租人之法律风险及化解刘月;163-165
虚假陈述重大性的认定:兼议价格敏感标准的重构江其豪;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