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头条作品
吕小年告状王金平;5-27
坚守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吕小年告状》创作谈王金平;28
小说精选
远方李兴泉;29-34
人生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创作谈李兴泉;35
我属于谁孙丙杰;36-55
林家的爱情彭震;56-70
家有病人武慧玲;71-77
最后的审判曹烨;78-79
散文现场
为大美“新疆”而写——散文集《挽着故乡行走》自序冯忠文;80-82
回不到故乡颜雪;83-84
老屋颜雪;85-86
故乡的老石磨李财;87-88
父亲的宝盒水夫人;89-90
童年的小木车杨春林;91-92
诗视界
像树木一样(组诗)胡卫民;93-96
一棵树,在黄昏里站成孤独(组诗)宋先慧;97-99
宗昊诗八首宗昊;100-102
生活书(组诗)邹进;103-104
四季诗:秋、冬曹烨;105
读太阳幸福小马哥;106-107
张家界机缘(组诗)张雷;108
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相融合问题的思考杨敏敏;109-111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文化”保护策略周如壹;陆筱珂;柳安琦;史敏丽;112-114
加强石窟寺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傅玉斌;115-116
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背景下成都文创产业功能区分析——以东郊记忆为例胡香雪;117-119
民俗文化
中华对外文化的新名片:茶文化中的采茶戏——记“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暨采茶戏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有感马丽;120-122
以红色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付二红;123-124
新时代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推动民俗文化保护的思考——以邢台为例牛小鹏;李爱平;125-127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郑晓东;128-129
摄影艺术在地方群众文化中的意义徐永果;130-131
文化视角
新媒体语境下陕西体育博物馆动态视觉传达系统建设的思考郑仁思;李莹;132-134
文学教学改革初探倪萌;135-137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创新及文化反思赵忠甫;138-139
来自受众的观点——受众内向情感输出与媒介的关系宋凯雯;140-142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德育效果提升的影响及对策尹娜;143-144
亦真亦幻——虚拟时代文化下的奇观电影于淼;145-146
新媒体冲击下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闫雪菲;147-148
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措施杨国强;149-150
艺术评鉴
国内视角之英语世界的唐传奇张莉莉;151-155
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侯艳;156-157
音乐欣赏与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贯通应用曹梦婷;158-160
学堂乐歌《送别》的音乐语言“前景化”思考赵洁玮;陈媛安容;161-163
敦煌壁画临摹对于中国画教学的意义陈琳;164-165
康定民间音乐艺术风格探析高月琴;166-168
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与感受分析王晖;169-170
傣族民间孔雀舞不同形式的对比吴晓宇;171-172
剪纸的装饰语言在现代文明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杨薇;173-175
非遗马奈锅庄引入高校专业课堂的路径康鄢;176-178
朝鲜族舞蹈的艺术形态和风格龙一欣;179-180
相声艺术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张梅;181-182
文学评论
欣赏文学经典 享用文化精华孙洛云;183-184
品读古代诗词 传承文化经典夏涛;185-186
全民阅读背景下经典文学的阅读价值曲慧婷;187-188
苍老的浮云 另类的世界韦河州;189-190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生态美学意蕴于果;191-193
1980版《红楼梦》编译本研究尹天涯;194-196
书画世界·新连环画
刘老汉的烦恼 拜年书尘 ;马旭军;197-200
牧驴图俞正军;2
徐淑荣剪纸作品徐淑荣;201
三角梅花开红艳艳陈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