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封二
梦想校园——18班小学建筑设计任泽棋;2
文学评论
《烟火漫卷》小人物史观论——迟子建哈尔滨温情城市书写方贝儿;4-6
论马平乡土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以中篇小说《我在夜里说话》为例陈秀丽;7-9
漂泊·找寻·回归——论《一句顶一万句》的自我救赎张安;10-12
《文心雕龙·明诗》情志的自然融合论曲伟杰;王庆豪;13-15
对《儒林外史》中扶乩的研究李双双;16-18
《在人间》人物形象与俄罗斯民族性格探析张小莹;19-21
《野草在歌唱》的后殖民生态批评吕立华;22-24
是面具也是诱饵——《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新物质主义解读丁业辰;25-27
地震的裂缝——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神的孩子全跳舞》解读王雨涵;28-30
直面“丑陋”——《檀香刑》中的审美边界林洛合;31-33
文学研究
柳宗元动物寓言的悲剧意识研究吴丹;34-36
《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之异及其意旨探析周琪儿;37-39
张爱玲《金锁记》主要色彩描写研究杨茹钠;40-42
浅论曹丕《出妇赋》中的弃妇形象张凯亮;43-45
关于“中国抒情传统”的几个问题洪亚男;46-48
反封建的复杂与艰难:众人·家人·狂人吴璇;49-51
论谷崎润一郎的美学世界之形成——以初期作品《刺青》《秘密》为中心刘砾;52-54
哈尼族当代作家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韩玉霞;55-57
水与火之歌——海子诗歌意象研究陈梦婕;58-60+73
文化集萃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实体问题及康德的解决冯一丹;61-63
庄子——相对主义者辨析王茜;朱晨溪;64-66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人民主体思想再探析宣岩龙;67-69
人何以为“义”——基于《四书章句集注》《理想国》文本研究邹晓丹;70-73
朱熹与王夫之的习坎《大象传》诠解之比较王静怡;74-78
“意象”的哲学性探析连莲;79-81
沙元炳与张謇合作事略黄少聪;82-84
浅析管子的治民思想朱维闯;85-87
文艺观察
地域、传播与认同:《我和我的家乡》的审美特质透视章琼;88-90
国产动漫电影崛起的基点:哲学底色孔瑞;91-93
探究舜帝《韶》乐文化与其当代价值解婷;94-96
符号学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解读商涵菲;97-99
文化传播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春晓》四种英译版本赏析李晓宁;100-102
《红楼梦》中瓷器类名物词翻译研究——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本为例田均慧;103-105
儿童本位论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薛枝;胡金迪;106-108
阐释学视角下外国史诗汉译对民族史诗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以《贝奥武夫》和《苗族古歌》为例黄云霓;许远卓;109-112
生态翻译学观照下《西欧的夏天》英译批评——以张培基译本为例宋仕青;113-115
文化综合
《彭玉麟集》中奏稿部分标点符号的多用与少用杨想纯;彭再新;116-118
汉语主体性与方言多样性的和谐共生——以推普背景下吴方言的保护传承为例林泓羽;119-121
语用预设视角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言语幽默分析吴家琪;122-124
构式“不要靠近××,会变得不幸”的关联词省略孙晓丹;125-127
“凶”表“厉害”义的用法分析吴敏;128-130
基于语料库的“马上、赶快”的多角度辨析杨雅琴;131-133
《可洪音义》“又作”字类考付巧亚;134-136
封三
建筑洋房设计——宜居家园李锦;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