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头条作品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何尤之;5-12
小说精选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张凡夫;13-17
青春年少路敬之;18-23
“退伍”的老牛赵国洲;24-25
散文现场
天地给我们一座山文猛;26-30
又到常伦庄周国元;31
九寨之海又见;32-33
父亲的粮囤刘韬;34
韩山行赵金浩;35
不见茉莉花张凤伟;36
方言谭金子;37
两代人的求学路王兵;38
陪母亲乡下过大年王新;39-40
拾穗的母亲余长江;41+47
挺直的生命辛春喜;42
乡村水磨坊薛雨青;43
花是主人林丽华;44-45
没有结尾的故事廖毅;46-47
柳河湾的花喜鹊平书宪;48-49
月影瑞兔陈小丹;50
诗视界
河说(组诗)许俊;51-52
爱情回味(组诗)残苑;52
预设一场大雪(外五首)王国锋;52-54
恩施峡谷之夜(外一首)袁韬;54
夜随想(外一首)言小语;54-55
午夜十二点半(外一首)赵洪林;55-56
甄紫岚诗六首甄紫岚;56-58
遥夜(外三首)倪道辉;58
生命的呐喊(外两首)刘伟雄;59
风起兮(外一首)许良才;59-60
鸟的歌声(外一首)文博;60
非虚构
红色特工施亚夫传奇雷震;61-71
葛志华的“三农”研究宋捷;72-74
杜月笙大管家经过手的一幅画姚银松;75+78
“蜗牛”和她的妈妈关文斌;76-78
文学评论
《楚辞》中的“离魂”书写许宁玲;李征宇;79-81
《庄子》:文学色彩最为浓厚的哲学著作马登贤;82-84
一凤南来一北翔,海天异代接孤芳——丘濬对苏轼诗歌的接受张开辉;85-87
李清照词中的“香”刘蓉;88-90
“三美论”视角下《长恨歌》英译美的再现梁延丽;岳营利;91-93
张爱玲流寓美国及其文学活动罗梦杰;94-96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王静;97-99
《人生海海》中“猫”的意象黄敏;100-102
“三层面经典叙事”的复合文本结构——评杨刚良中、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黄健;王成军;103-106
彭书锦诗歌中真善美的激情呼唤徐振贵;107-108
想象中的异域中国:《女勇士》中的形象学解读李秀;109-111
规权凝视下《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失语聂思莹;112-114
从《天边外》看奥尼尔的疾病书写与伦理价值李元熙;115-117
从凝视理论看《美国人》中的德·辛特雷夫人陈倩玲;118-120
玛雅·安姬洛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亓菲;121-123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童话表征的文本呈现左梦萍;124-126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视域下解读《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焦虑宋彤彤;127-129
艺术评鉴
电影《塔尔》对身份政治及取消文化的探讨与局限周慧;130-132
科幻影片中的影视创作类课程资源——以《西部世界》为例陈天凤;133-134
从新剧《葛洪》看宁海平调音乐的当代探索杨旖旎;135-138
“孟菲斯”反叛性的调和路径杨添恋;139-141
感性材料及形式的联想和感悟——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53》第三乐章为例张浩;刘烨;142-144
史韵文廊
我国古代尊师重教思想及现实启示沈颖;145-147
男根崇拜的内涵与定义楚天佑;148-151
明英宗的后妃王莹;152-154
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以《陋室铭》《爱莲说》为例李征宇;张汝奇;155-157
艺教纵横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桑文佳;158-161
俄罗斯浪漫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张年华;黎辉辉;姚德鹏;162-164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李宗蕾;杨蕾;165-167
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许可;168-170
当前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刘力萌;171-173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加强中学生音乐课堂生命教育的探索王钰晶;174-176
艺术学科研究生美育通识课程建设栾文扬;鞠曼丽;庞忠海;王志扬;177-179
从单簧管比赛角度谈高校单簧管教学改革王禹尘;180-182
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作用周丽;183-185
文化视角
影像文化与数字艺术的多元视点——“2022国际数字影像文化研讨会”综述曹翊君;186-188
高校影视人才的创新培养王惠;189-191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以文化类节目“国乐大典”为例周扬;苏侨;192-195
达斡尔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千米景观墙设计为例宋兴蕾;白雪;196-198
“非遗”视阈下广西梧州火碗舞文化空间保护的策略王玉珏;199-201
“党的二十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李响;202-204
文创产品设计中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合运用刘银辉;205-207
山东临沂地区丧葬音乐文化与功能冯启超;208-210
陈顺源摄影作品陈顺源;2+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