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研究
探析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术语——“概念”张艳;1-3
对Gymnos一词的古典文献考辨张良军;李晓燕;4-6
新型构式“X里X气”的语义认知研究朱叶楠;丁志丛;7-11
双峰方言中“咖”“哩”的语法分析谢璐瑶;12-17
从圈层型汉维语言接触模式看圈层规律张立博;18-22
主观高量评价构式“这很NP”与“这太NP”马宁;23-27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献能愿动词“要”的日译研究宋本超;28-33
DP理论视域下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有标礼貌策略使用探究——基于对“请求核心行为语”的考察赵元龙;34-40
区域维度下的特征与统一:大学城虚拟语言景观初探杨才鑫;41-44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藏族人的生活面貌分析——以阿来《蘑菇圈》为例张晓萍;45-50
教育教学
表现性评价在商务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徐鹰;杨梦妮;吴翘仪;51-53
PST视角下ChatGPT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场景探索匡琼琼;何高大;54-56
多模态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分析李月;杨国萍;陆翠翠;57-61
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荣敦国;蔡金兴;62-65
基于文化差异下初中英语中学生跨文化翻译能力的提升路径王梦莹;66-71
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调查与研究——以警务英语为例游英楠;72-74
基于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外语专业文学课程思政探究宋欢;75-80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研究金琳;81-85
论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化设计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谢晗;86-91
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调查研究黎家宁;努尔阿米娜·安外尔;张陌芊;米热班·亚森;周涵果;92-95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外语实践技能课程思政体系研究胡纯;张吟松;96-99
支架式教学法与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以《哈姆莱特》为例王悦颖;100-104
花园路径句的句法加工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杨慧;105-108
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口语教程第一册Learn to Talk》为例邓姝丹;109-112
翻译研究
从语用学视角分析政论文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张娟;王谷子;113-117
“三化论”在许渊冲《诗经》英译本中的体现廖湘;118-121
顺应论视角下航海英语词汇中“二”词义的翻译策略逄凯;程昕;122-127
《儒林外史》及英译本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刘屹存;128-131
翻译发生学视角下中国文学英译修改过程研究——以《永远的尹雪艳》英译为例张舒婷;132-138
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研究廖湘;139-14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语音学教程(第七版)》翻译实践研究陈萍;142-146
文学研究
“创伤英雄神话”的祛魅——伊战小说《战争污秽》的多元叙事刘恬;147-151
真实的散文世界——读刘纲要散文《钢厂地标》米文瑶;李文浩;152-155
唐代宫怨诗中的团扇意象赵蓓;156-159
王维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历程阮汝佳;160-163
《文心雕龙·明诗》诗体观考论李敏;舒耘华;164-168
文化研究
从《万里征途》到《万里归途》:主旋律电影叙事空间与审美表达的嬗变研究曾叶;169-173
泰国中文专业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温秋敏;174-179
后历史艺术的哲学转向——对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批判的再思考李冉;180-182
趋近化视域下中美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认知对比研究赵文佳;183-191
生命与生态之殇——论安妮·塞克斯顿的脏污诗学却俊;192-195
日本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的评析刘善钰;罗雨虹;王子睿;196-201
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概念隐喻分析孙君祎;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