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视点
“博观”与“盲见”张志忠;1-3
当代文学六十年
当代文学六十年程光炜;6
文学广播与新时期文学的传播与转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为例石岸书;7-14
张贤亮几则材料释读周梦真;15-20
双榆树沙龙:20世纪80年代文学之一角郑世琳;21-27
史论
路遥的文学批评观及其价值王兆胜;28-34
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张力——《平凡的世界》的定位问题及其相关解读之三赵勇;35-42
“人的文学”与新文学的“地方景观”段从学;43-50
向谁译介,译介了什么?——《大众文艺》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纪念与延安时期的译介空间周维东;包辰泽;51-56
“未完成”的《长河》与沈从文的创作田文兵;赵学勇;57-63
延安文学中“半公共化”家庭空间的文化隐喻张洪磊;64-68
史论[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
“人道主义”论争与当代文学观念嬗变龙其林;69-74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概念的生成与范式的转变乌兰其木格;75-80
“身体写作”的文化政治聂章军;81-84
理论
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论美国学派的负面影响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危机症候杨乃乔;85-103
平凡物变形与艺术品定义冯黎明;104-110
注意与时间:电影节奏的生成机制探究谢诗思;111-117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三种反思路径牟方磊;118-125
随笔体
开拓鲁迅研究与鲁迅式杂文书写的新天地,新境界——读李国华《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研究》钱理群;126-132
随筆體126
文学语言的超越之路——《超越语言》修订札记鲁枢元;133-140
诗论
新世纪诗歌的变与不变——以冯晏、哑石、臧棣为例张桃洲;141-145
从冯至的“山水”讲到臧棣的“植物学”姜涛;146-157
问题与方略——新诗百年“转基因”之反思与前瞻沈奇;158-161
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王伟峰;周桂君;162-168
评论
春雨楼头尺八箫:论吴晓东诗学毛尖;169-172
文学“新东北”的空间经验和想象——以班宇《冬泳》为中心毛馨儿;173-177
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在美国的译介效果研究王汝蕙;178-183
历史命运下的个体生存——论《赤脚医生万泉和》王悦;184-187
评论[外国文学]
自我与灵魂的不断求索,冰纹散裂的写作风格——露易丝·格丽克诗集《阿弗尔诺》解析李昂;孙明丽;188-193
视野
话语朝觐与日常图景:大学校长演讲的仪式旅行蒋晓丽;郭立琼;194-198
简论施光南影视歌曲创作意蕴——以故事片《幽灵》插曲《一片深情压心底》《海誓》为例袁广泉;杨和平;199-202
人与自然主题电影“诗意审美”的多重建构丁婷婷;202-205
满族新城戏的文化价值阐释及现代性审美王怡力;范亚男;206-208
王辉作品王辉;2
投稿须知208
葛晖作品葛晖;209
李发明作品李发明;209
丰子恺 漫画作品丰子恺;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