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教育管理
招生—培养—就业深造联动机制下本科招生计划动态配置方法与实践探索 王克勤;刘伟;韩寅奔;龚思怡;李佩;张懿鑫;1-4
有组织科研:高校科研育人的有效组织模式 杨兆强;5-7+22
高校资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及实施效果评估 李欣欣;张慧春;8-12
学科建设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育人体系的构建 黄英;雷菁;刘伟;黎灿;13-17
应用型特色大学物理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吴海娜;于永芹;张玉风;18-22
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虚实融合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何富运;朱红艳;王勋;23-25+41
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探索——以盐城工学院BIM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课程为例 徐兵;赵海春;程鹏环;李富荣;顾海燕;乔慧萍;张飞;王进;26-29
高校青年教师“321”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李斌;赵雅楠;夏利宁;王金泉;戴小华;赵红琼;30-32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黄福艳;33-36
课程改革
CoCalc云平台辅助的计算材料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艳伟;李浩博;单斌;杜纯;37-41
大学英语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归因分析 张凌;巩在翔;王宏彬;韩微;李文宝壮;42-44+49
研究导向型教学创新与实践——以保险学课程为例 刘妍;45-49
基于PBL的创业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徐蕾;邱婷;王耀卿;50-54
开放教育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设计——以江苏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为例 蒋霞;55-58
SPOC+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中的实践 刘兆龙;59-62+70
探索分子生物学实验创新实践教学——基于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 刘金丰;萧允艺;63-66
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构造课程为例 李洪硌;杨淮钦;李晓美;曾祥坤;67-70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场景+平台”的有效教学课程创新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钟明辉;李志军;宋亚菲;71-73+77
基于OBE+PDCA理念的“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城乡规划与建筑基础课程为例 张梦妮;74-77
教学研讨
“接住”:大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关键链条 刘翠翠;潘祥成;呼建勇;78-83
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多元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纳米科技前沿与方法论课程为例 陈玥光;汪乐余;84-87
战教耦合视域下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探要 王资;王冰切;冷毅;88-90+94
新工科背景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研究——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指导 宋超;刘建新;柳艳;91-94
基于接受美学的综合英语教材解读模式新探 翁柳娜;95-99
基于ADDIE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应用 文晓棠;许丽娟;100-104
人才培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专业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 钟茂生;吴水秀;罗玮;漆志群;曾雪强;105-109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评价及培养方法研究 鲍先凯;王舒锐;薛刚;王英浩;崔广芹;110-113
优秀研究生培养与实践研究——基于中南大学材料化学类研究生创新项目获得者的实证分析 雷永鹏;伍秋美;陈立妙;王裕超;114-116
基于科研赋能核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杨超;于涛;谢金森;陈珍平;伍海彪;117-119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与培养对策——大学英语核心素养领域内的反映、示范及实施 杨维;李茜;覃艳;120-126
思政育人
专业综合演练课程思政教育探析——以通信综合演练为例 何如龙;张青春;龙丹;林海涛;127-130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常丹丹;杨玲;孙慧;131-133
广西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及深化路径研究——基于广西9所高校236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白凌婷;陈琳;邵欣悦;134-136
智能时代高校广告学前沿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 周立春;137-139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有机融合探究——以动植物检疫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 张娜;杨军玉;杨文香;张立荣;王树桐;闫红飞;140-143
毕业就业
工科专业协同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李自胜;肖晓萍;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