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宗教思想走向成熟之逻辑进程杜丽;孙琥瑭;1-6
道教研究
宋元道教的颁赦仪式姜守诚;7-15
宋代“圣祖”图像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六御”神系问题考辨米德昉;16-24
道教预修黄箓斋探源李奇;25-32
宋元道教的天狱观念刘嘉欣;33-38
“老鬼庙”的变迁与明代蜀藩护教的空间权力结构胡锐;39-45
郑观应与近代道教南宗关系考论刘雪涛;46-51
从道教“无弦琴”论三教思想的交融蔡钊;52-57
《感应篇直讲》的成书与特点李冀;58-63
洞天福地生命哲学的修真意蕴李海林;64-71
佛教研究
奘译论典中善恶的定义与分类刘朝霞;72-79
佛教“熏习”思想的嬗变及其思考杨小华;80-92
因明逻辑与内明周遍关系探析才让加;93-97
天台宗与宋代以降中国佛教斋供仪式——以感应论、忏仪、水陆法会为线索袁政;98-113
《般若灯论(释)》题名考辨——从《赵城金藏》补抄本谈起华婷婷;114-119
李朝女性佛教信仰与韩国汉文小说女信徒叙事李爽;赵维国;120-130
宗教美学研究
道教美学的典范:《太平经》的美学思想陈望衡;131-136
宗教与美学关系语境中的“抽象”思维和形式苟波;137-144
道教“清静”美学观述略李裴;145-150
民族宗教与西部边疆研究
“莱坞”护身仪轨与藏东民俗关系探析冷周;阿旺嘉措;151-157
西夏文《佛说寿生经》与党项民间信仰的杂糅张永富;158-163
民间丧祭图像中的宗教融合与生命关照——滇西《往生仙界》甲马调查研究常正;164-171
基督教研究
论复活的身体:以《哥林多前书》15:35-49为中心李以清;172-179
《活人丹方》与明末儒家天主教徒王徵的道家情怀丁锐中;180-185
吴哲夫关于四川基督教教育本土化的思想及实践(1913—1923)苏德华;186-194
李荣芳的圣经旧约先知书诠释研究赵盼;195-201
华人圣经小贩简论吴华;202-210
宗教学理论与其他宗教研究
圣俗之辨视域下“宗教象征”的概念及使用包力维;211-216
重续神圣:以清代成都圣寿寺的迁建为例王亚;217-223
清代四川宗教信仰与移民社会整合——以洛带碑刻为中心的考察郭广辉;224-232
书评与信息
张文良《涅槃学研究》述评甘沁鑫;233-234
“第六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综述梁佳佳;235-236
《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237
稿约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