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本刊评论员;1
理论前沿
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观的理论依据——基于《自然辩证法》文本的考察万舒全;赵畅;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的内涵、结构与进路郑晓如;王仕民;10-15
党建研究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历史具象与价值追寻王萍;邵献平;16-19
融媒体环境下党的媒介形象建构张亚光;郭国祥;孙丽;20-22
把握三大规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之道王英;贾丹丹;23-25+29
新时代党内法规执行力建设的进路探讨张俊龙;26-29
中青年学者论坛
斗争精神:新时代青年从可信可为到有所作为的精神力量谭帅男;30-33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戴昶春;牛涛;34-37
德育论衡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三个着力点崔晓丹;38-40
价值观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赵野田;王永红;41-43
红色诗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实践路径马勇;洪晓畅;44-46
课程教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邱静文;李勇;47-50
高校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榜样观的进路覃康惠;邓淑华;51-5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析杜艳艳;易添;54-56
运用红色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基本路径孔海棠;汤慧丽;57-59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户新竹;60-62
新媒体思政
大数据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三重意蕴肖小丽;王让新;63-66
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态势、困境及助推机制闫婕;张晓;67-70
以校内社交平台建设推动高校网络空间治理的探索徐冉;王威暘;涂盛鸣;71-73
学工视窗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提升研究张天成;王莹;74-77
“六维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构建路径探析邝洪波;孙宗瑞;78-80
高校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研究邓旭阳;谢雨锜;周萍;81-84
学生社团助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周佳樑;85-87
观察思考
对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三维阐释齐远飞;88-9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鲁力;王桂娟;91-9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及当代启示孙培鑫;94-96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 全面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改革纪实2
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陕西师范大学)简介98